Page 34 - 《社会》2016年第1期
P. 34

社会· 2016 · 1

   和官僚体制的关系与官僚体制的内部关系有质的不同。胥吏与地方利
   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结构性位置导致他们在官僚体制的运行
   过程中产生离心倾向。
       官与吏在日常事务中权威关系与隔膜状态的并存,使得意图与解
   释、指令与执行间的松散关联成为官僚体制运行过程的组成部分。官
   僚体制的动员与胥吏工作常规编织于一体:自上而下的动员机制左右
   了官员的行为,但吏的稳定性又造成了动员与常规之间的游离。以上
   分析表明,官吏分途的结构性安排的一个可能的意义是,胥吏阶层的地
   方利益在国家与民众间产生了一个重要的缓冲区域,他们在当地有自
   己的利益群体,与当地乡绅精英建立同盟,把自己编织进了地方性文化
   网络中(陈支平, 1988 ;杜赞奇, 2003 )。如此,在一定条件下,胥吏可能
   在官僚体制向基层社会延伸时扮演了减速消音的角色,从而使得不同
   地方区域与中央集权之间保持了相对松散( 犾狅狅狊犲犮狅狌 狆 犾犻狀 犵                )的关系,提
   高了官僚体制在地方的适应能力。
       新中国时期,国家官僚体制的组织化程度远远超越了历史上官吏
   分途的二元结构,这也为名实间的转化带来了新的特点。不同区域虽
   然各自为政,但都由官僚体制的等级结构自上而下地统领成为整体,在
   高度动员的情况下,可以产生区域间竞争和同步高速运转的情形,整个
   国家的不同领域和区域随之卷入自上而下的周期性震荡中(冯仕政,
   2011 ;周飞舟, 2009 ;周雪光, 2012犫 )。但层级分流模式对这一动员体制
   产生了重要影响:层级分流造就了地域层级内部高密度的社会关系和
   稳定的非正式制度,由此影响了信息分布和加工的特点,强化了层层庇
   护的利益连带结构,使得实际控制权的重心下沉。在中央与地方关系
   中,特别在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发动的运动中,地方官员的各种应对举
   措———发而不动,发而超动,发而乱动———对自上而下的统辖能力产生
   了极大的约束,使得一统体制与地方治理在大多数时段中保持了相当
   程度上的松散关联。官吏相对谱系中“官”与“吏”之间的倾斜摇摆程度
   取决于具体情境中各方的压力和利益。
       概而言之,从官吏相通到官吏殊途,再到层级分流,中国官僚人事
   制度的历史演变体现了权威体制和地方有效治理之间的微妙平衡,即
   一方面通过皇权统辖地方官员来维系一统体制,另一方面通过逐级分
   权来缓和委托—代 理 的 困 难 和 压力。 1949 年之 后,这 一平衡体现 在

    · 2 6 ·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