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6 - 《社会》2016年第1期
P. 226
社会· 2016 · 1
于劣势。
假设 1.3 :房改结束时尚未进入职场的世代在二套房获得上处于
劣势。
(二)购房时机与二套房获得
在住房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由于房改售房和房价上涨,使得住房地
位群体以骤变的方式形成,住户的偶然决策导致其社会地位的突变(李
强, 2009 )。此外,进入住房市场时房价的涨跌也会影响购房的难易程度,
因而存在一个购房的最佳时机( 犔犻犪狀犱犔犻 , 2006 )。以广州为例(见表 1 ),
自 20 世纪80 年代初实行市场化改革以来,住房价格呈波浪形增长,住房
2
2
均价从 1988 年的 882.08 元/ 犿 上升到 1998 年的 5122.04 元/ 犿 ,到
2
1999 年下降为 3946 元/ 犿 。 2003 年房地产业被政府确立为支柱性产业
后,住房均价迅速上升,个别年份房价增长率超过 30% ,到 2010 年房价
上涨到 10615.09 元/ 犿 。与房价的快速增长相比, 2003 年后居民工资增
2
长则相对缓慢。从房改前后两个时期的房价和收入增长情况来看,房改
结束后购房的困难程度更大。在房改结束前购买住房或者获得房改售
房的居民,“第一桶金”效应明显,在住房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反之,则
处于劣势地位。随着房改房上市和房价上涨,优势和劣势分别累积,住
房不平等进一步加大。为此,笔者提出“购房时机命题”:
表 1 :广州市 1986-2011 年商品住房销售情况
销售面积 销售额 均价 销售面积 销售额 均价
年份 年份
2
(万 犿 ) (万元) (元/ 犿 ) (万 犿 ) (万元) (元/ 犿 )
2
2
2
1986 72.28 — — 1999 475.69 1877078 3946.00
1987 70.93 49733 701.16 2000 507.58 2019327 39 78.34
1988 90.84 80128 882.08 2001 512.77 2075020 40 46.71
1989 100.76 116087 1152.11 2002 662.70 264716 3 3994.52
1990 114.67 137945 1202.97 2003 755.19 301990 0 3998.86
1991 121.21 162339 1339.32 2004 805.19 350740 0 4355.99
1992 167.27 232961 1392.72 2005 1131.24 57028 16 5041.21
1993 203.00 479665 2362.88 2006 1156.33 7113914 6152.17
1994 185.00 633568 3424.69 2007 1158.63 97777 43 8439.06
1995 242.00 944930 3904.67 2008 879.48 772249 2 8780.76
1996 262.04 1338799 5109.14 2009 1253.60 11267970 8988.48
1997 290.88 1473022 5064.02 2010 1111.66 1180 0332 10615.09
1998 405.05 2074683 5122.04 2011 991.67 10834838 10925.85
资料来源: 1986 — 1998 年数据来自《广州 50 年》, 1999 — 2011 年数据来自《中
国房地产统计年鉴》。
· 2 1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