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3 - 《社会》2016年第1期
P. 223
生命历程视角的城市居民二套房获得
生命周期组合投资的一部分(易成栋、黄有琴, 2011 )。广州市 2010 年
千户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拥有一套住房和多套住房家庭的年均住房
增值 收 益 是 相 应 家 庭 人 均 年 收 入 的 2.934 倍 和 2.079 倍 (魏 万 青,
2014 )。此外,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只有拥有城市住房的人才能真正
落户,户籍制度所附带的各种福利(如教育、医疗等)才能真正落到实
处。有学者认为,房价上涨、原有户籍制度的持续和物业税缺失等因素
促使中国居民购买二套房( 犎狌犪狀 犵犪狀犱犢犻 , 2011 )。城市居民二套房拥
有率在房改售房结束后迅速上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02 年城市
家庭 拥 有 两 套 以 上 住 房 的 比 例 约 为 6.6% ,到 2007 年 上 升 到 15%
( 犎狌犪狀 犵犪狀犱犢犻 , 2011 )。为了限制二套房拥有率增长过快,政府采取了
提高首付比例和按揭贷款利率等调控手段,但收效甚微。同时,截至
2010 年底,中国城镇仍有 2000 多万户住房贫困家庭,其中 1000 多万
户居住在棚户区。 2 因此,研究二套房获得对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和解决
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有重要意义。
国内学者对二套房的关注较少( 犎狌犪狀 犵犪狀犱犢犻 , 2011 ),主要有地理
学对二套房空间关系和空间分布的研究(朱晨, 2006 ;徐文雄、保继刚,
2006 ;易成栋、黄有琴, 2011 )和社会学对市场转型期的二套房获得的研
究(蔡禾、黄建宏, 2013 ;黄建宏, 2014 )。在住房获得研究方面,社会学
主要基于市场转型理论,将住房获得的影响因素归结为国家、工作单位
和家庭之间的体制因素( 犎狌犪狀 犵 犪狀犱犆犾犪狉犽 , 2002 )、单位在住房再分配体
制内的地位和能力(边燕杰 等, 1996 ; 犔狅 犵 犪狀 , 犲狋犪犾. , 1999 ;刘祖 云、胡
蓉, 2010 )、个 体 的 职 称 等 级、行 政 级 别 和 工 龄 ( 犔狅 犵 犪狀 , 犲狋犪犾. , 1999 ,
2010 ;塞勒尼, 2010 : 75-76 )、家庭经济能力和父母支持(李斌, 2004 ;朱
迪, 2012 ;王宁、陈胜, 2013 ),以及家庭成员在体制内市场及体制外市场
获得资源的机会等(蔡禾、黄建宏, 2013 )。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市场转型
过程中的宏观影响机制,是从制度或分配机制角度研究住房获得(吴开
泽、陈琳, 2014 )。正如持续多年的关于市场转型的讨论忽视了世代效
应和时期效应的影响(梁玉成, 2007 ),已有研究也未能将住房制度变迁
与个体生命历程事件、职业变动和财富累积纳入生命历程框架,从而忽
2. 姜伟新,“国务院 关 于 城 镇 保 障 性 住 房 建 设 和 管 理 工 作 情 况 的 报 告”,引 自 中 国 人 大 网
( 犺狋狋 狆 :// 狑狑狑.狀 狆 犮. 犵 狅狏.犮狀 / 犺狌犻 狔 犻 / 犮狑犺 / 1123 / 2011-10 / 26 / 犮狅狀狋犲狀狋 _ 1677055.犺狋犿 ), 2011 年 10
月 26 日。
· 2 1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