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4 - 《社会》2016年第1期
P. 224
社会· 2016 · 1
视了住房获得的世代效应和时期效应。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经济因
素、社会因素和生命历程事件都会影响住房获得( 犆犾犪狉犽 , 犲狋犪犾. , 1994 ),
因此,需要找到一种结合多因素分析的研究方法,而生命历程理论使这
种努力成为可能( 犆犾犪狉犽 , 犲狋犪犾. , 1997 )。
生命历程( 犔犻犳犲犆狅狌狉狊犲 )是指一种由社会界定并按年龄分级的事件和
角色模式,该模式受文化和社会结构历史性变迁的影响(埃尔德, 2002 :
421 )。生命历程理论作为跨学科的研究,能从宏观的社会机制到微观的
个体经验进行多层次分析,并利用定量和定性的复合方法进行探讨。生
命历程范式包括四个基本原则:“时与空”、相互依存的生命、生命的时机
和个体能动性( 犈犾犱犲狉 , 犲狋犪犾. , 2003 : 3-19 )。生命历程范式的核心观念在
于:“社会机制与个体特质的交互影响所形塑的累积性作用力,将不同个
体带往不同的生命轨迹”(吕朝贤, 2006 )。它不仅在个体生命轨迹上建立
横向维度的衔接,还在微观行动者与宏观社会结构之间搭建纵向维度的
理论桥梁(徐静、徐永德, 2009 )。因此,有学者认为,市场转型研究的发展
应该多关注和收集生命历程变迁的数据(陈那波, 2006 )。
生命历程理论的创新性和生命力集中体现在时间观上,它试图通
过“恰当时间”原则建立一种将社会需要与个体生命历程轨迹结合的视
角(包蕾萍, 2005 )。因此,生命历程重视社会事件时间维度的考察,认
为剧烈制度变迁对处于不同生命阶段个体的影响各异,社会变迁产生
的新机会的获得在很多方面被个体在生命中的位置所调节(周雪光,
2014 )。世代是生命历程理论的重要视角,反映了社会变革的本质,并
代表形成经验的影响( 犚 狔 犱犲狉 , 1965 )。由于相邻世代在急剧变迁中的差
异最大,说明是社会变迁这一历史车轮导致世代差异(埃尔德, 2002 :
443 )。因此,只有通过对相邻世代的分析,才有可能找到历史变化与生
命历程的联结(包蕾萍, 2005 )。
对于生命历程理论,社会学需要解释生命早期条件和后期结果之
间的运作机制,优势累积被认为是生命历程的作用机制( 犕犪 狔 犲狉 , 2009 ;
周雪光, 2014 )。累积是指人生经历的成长性累积动态过程,以及个体
早期生命阶段的积累性后果,反映了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性相互作用
的动态过程,社会变迁对累积过程具有决定性影响(胡薇, 2009 )。优势
累积是一个普遍的不平等机制,它说明生命历程中一个有利的相对位
置将成为进一步获得收益的资源。优势累积理论的精髓是早期不平等
· 2 1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