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7 - 《社会》2016年第1期
P. 207
伦理沦丧抑或是伦理转向
亲代对他们的资源供给,得到“对亲代的净支持”这一变量,得到的结果
有正有负,这个正负反映的是代际流动的方向。粗糙地划分,其中 0 为
“独立者”,即给父母的资源与父母给自己的资源相当,为参照组; 1 为
“啃老者”,即自己给父母的资源不及父母给自己的资源多; 2 为“养老
者”,他们给父母的资源更多。同理,以被调查者对子代(包括孙子女)
的资源供给减去子代对他的资源供给,得到“对子代的净支持”这一变
量,分别为“独立者”“被养老者”和“养小者”。
另外,我们认为个体对亲代和子代的经济支持的相对构成也非常
重要,也就是说,无论亲代及成年子代对被调查对象的支持如何,我们
只看被调查者所付出的代际资源怎么在亲代和子代中进行分配,这很
能说明其倾向性。把对亲代和子代的经济支持除以个体所付出的代际
支持总额,得到“对亲代经济支持的比例”和“对子代经济支持的比例”,
将结果乘以 100 转换为百分比以便于解读。同时把对子代提供的经济
支持除以对亲代提供的经济支持得到“代际支持比值”, 3 并对其(加 1 )
取对数,考察现代化因素对代际支持结构的影响。
如前所述,本文主要关注点之一在于探讨现代化程度与家庭代际
资源分配原则的关系,所以,主要的自变量包括教育程度、外出务工经
历、非农收入占比和社区现代化程度四个。控制变量则包括性别、年
龄、收入等常见人口学变量以及地区变量。
具体说来,教育程度分为“文盲(没上过学)”“小学及以下(包括半
文盲、读私塾者和小学文化程度者)”“初中及以上(包括初中、高中、技
校、大专、本科等)”。做这样粗略的划分是因为样本的教育程度偏低,
文盲及小学以下教育程度者合计超过三分之二,初中及以上学历者不
足三分之一,对这之上的人群再进行细分会导致每组的人数过少,目前
这样的分法比较能体现农村中的教育程度差异(是否文盲可能是较为
重要的区分),也比较均衡(见表 3 )。只要被访者曾经在其他社区劳动
(各种形式)过,就算有“外出务工经历”。被访者在调查前一年家里生
产的农产品和林产品价值、家禽家畜水产品价值、牲畜副产品价值、企
业净收入以及家庭所有成员的工资收入及转移支付总和构成家庭总收
3. 为避免对父辈提供的经济支持为 0 导致无法相除的情况,我们对其进行加 1 处理。由于
相对而言, 1 元钱对我们的分析不会产生什么大的实质影响,这样的处理不会影响计算结果
及解读。
· 1 9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