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1 - 《社会》2016年第1期
P. 211
伦理沦丧抑或是伦理转向
代的支持比没读过书的人平均要多 52.2% ( 犲 0.42 -1 ),对子代的支持要多
1.25 倍( 犲 0.81 -1 )。有外出务工经历的农村居民对亲代的支持比没有外
出务工经历的人平均要多 36.3% ,对子代的支持要多 39.1% 。非农收入
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每提高10% ,对亲代的经济支持就提高3% ,对子代的
经济支持提高 4% 。住在通公共汽车村子里面的人,对亲代的经济支持
提高 71.6% ,对子代经济支持的影响则不显著。这些变量对净支持的多
分类 犔狅 犵 犻狋 模型结果也基本类似,在此就不一一说明了。
对比前文提出的假设,我们发现,假设 1 没有得到验证,个体现代
化程度越高,对亲代和子代的代际支持都有相应提高,更不要说同时都
降低了。因此,可以谨慎地得出结论,目前中国农村养老问题中的伦理
沦丧现象也许并不成立,用家庭现代化理论来解释伦理沦丧更不合适。
那么,目前中国农村家庭中的养老资源也确实有不充裕的情况,表
4 显示,个体对亲代的经济支持量平均值大大低于对子代经济支持的
平均值,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家庭代际资源流动是不是也确实出现了
一些新的趋势和特征呢?下面我们通过对家庭代际支持的结构解析来
探讨这个问题。
(三)中国农村家庭代际支持的结构分析
考虑到均值容易受 极 端 值的 影响,表 4 也 显示被 调 查 者 对 子 代
经济支持量的标准差远大于对亲代经济支持量的标准差。为了更全
面细致地了解中国农村家庭代际支持状况,我们还需考察“啃老”的、
养老的、互相独立的以 及 养 小 的、被养 的、相互 独立的 这些代 际支持
类型所占比率。抛开经济支持的量而单单考察比率时,我们会发现,
超过一半的农村居民 不 给父 母经 济 支持,也不 从父母 处获得 经济支
持,维持一种平衡。超 过 三 分 之一的 农村 居民 与子代 之间形 成 了这
种代际经济支持的 平 衡。然 而,四成 以上 的农村 居民 确实是 为 亲代
提供了经济支持,反而 需 要 父 母为自 己提 供经 济支持 的人所 占 的比
例仅为 2.4% 。从经济支持 的 代 际 差 值 来 看 更 为 清 晰:给 子 代 钱 多
过亲代的比例仅为 27.4% ,给亲代钱超过子代的比例则高达 46.2%
(见表 6 )。可见,在农村相当多的家庭中,对亲代的支持尚多于对子
代的支持,优先养老者占比是最大的,家庭资源的分配中仍具有明显
的传统色彩,这说明“伦理沦丧”的论 断确 实可能 更多 的是基 于 农村
调查中的极端个案。
· 2 0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