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6 - 《社会》2016年第1期
P. 206

社会· 2016 · 1

   为将其进行分类更能反映问题,因此做的是多分类的 犔狅 犵 犻狋 模型。
       之后,我们将对个体的家庭代际支持进行结构解析,以个体对亲代
   和子代的经济支持占总经济支持的比例以及两者的比值为因变量,进
   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现代化特征的影响,试图更细致地把握中国
   农村家庭代际支持的特征。
       (三)变量处理
       本研究的因变量是家庭资源的代际支持状况,我们分别从“对亲代
   的资源供给”“对子代的资源供给”及二者的对比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需要说明的是,家庭代际支持包括提供经济资源、劳力资源和情感
   资源几种方式。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家庭代际之间很少有正
   式的情感表达,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区分针对父母的劳力资源供给。
   而且,对于农村家庭赡养而言,经济供给是赡养资源供给的最重要维
   度。因此,本研究并未将情感资源和劳力资源纳入分析框架,而只是将
   经济资源供给作为分析重点。这种做法也许有些偏颇,但一方面它有
   助于我们比较简明地分析问题,另一方面,本文的侧重点是希望为理解
   这一现实问题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所以我们觉得这样做是可行的。
       本研究对因变量“家庭代际支持”的建构过程如下:
       首先,把对自己父母和对配偶父母的资源供给统称为“对亲代的资
   源供给”,包括调查前一年定期给这些人(如果健在并和被调查者不住
   在一起)的钱、定期给的物品折算成的钱、不定期给的钱、不定期给的物
   品折算成的钱的和,加上被调查者自己提到的给父母的大笔钱财或物
   品(不局限于被调查的前一年)。类似地,本研究把对所有不住在一起
                      2
   的孩子以及孙子(女) 的资源供给统称为“对子代的资源供给”,把调
   查前一年定期给所有这些人的钱、定期给的物品折算成的钱、不定期给
   的钱、不定期给的物品折算成的钱的和,加上被调查者自己提到的给孩
   子的大笔钱财或物品(不局限于被调查的前一年)。按照惯例,将这些
   因变量都(加 1 )取对数。
       其次,为了更好地考察家庭资源的代际分配,必须考虑资源流动的
   方向。我们以被调查者为中心考察点,将他们对亲代的资源供给减去


   2. 由于对孙子(女)的资源供给客观上形成对子女的帮扶,因此,在统计中,我们将对孙辈的
   资源供给也纳入对子代的帮扶。实际上,数据显示,对孙辈的资源供给量并不是很大。

    · 1 9 8 ·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