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4 - 《社会》2016年第1期
P. 214

社会· 2016 · 1

   方面的伦理其实没有大的变化,大多数人都会为亲代提供必要的经济
   支持,而且这种经济支持会多于对子代的经济支持。在家庭代际资源
   分配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变化在于经济实力增长之后代际支持的投放方
   向。在满足亲代基本的养老需求后,个体往往将多余的钱投给成年的
   子女,帮助子女成家、立业、发展、育儿等。由此可以说明,在家庭资源
   的代际分配中,对亲代赡养资源的供给具有刚性约束,即,无论如何,子
   女都不能“克扣”老人的赡养资源,虽然这一资源的供给水平并不高。
   对子代的帮扶资源供给则具有软性约束的特点,在家庭资源不足的情
   况下,个体可能对成年子女的帮扶不会太明显,一旦条件允许,个体将
   不断增加对子女的帮扶。

       六、结论与讨论

       本文利用 犆犎犃犚犔犛 数据,对田野研究者提出的养老“伦理沦丧”论
   断进行解析,并对当下中国家庭资源的代际分配模式进行探讨。我们
   依据家庭资源分配中的代际优先性提出一种分类方法,即,将家庭资源
   分配中的“父母优先性”和“成年子女优先性”结合起来,形成家庭资源
   代际分配的若干亚类型,并以此来审视当前农村家庭养老中的资源分
   配。在将家庭资源的分配行动置于完整的代际链(三代)之中予以考察
   后发现:第一,农村居民家庭资源的代际分配并未呈现“伦理危机”,上
   位优先型的资源分配方式仍占据重要位置;第二,导致部分家庭赡养资
   源供给不及的原因并不总是“伦理沦丧”,其中由“伦理转向”所导致的
   下位优先分配原则凸显也可能是造成亲代赡养资源供给不及产生的重
   要原因。因此,以“伦理沦丧”作为对农村老人赡养资源供给不足的解
   释也许并不成立,对老人赡养资源供给不足较为合理的解释可能是家
   庭资源代际分配出现了“伦理转向”,即个体在进行家庭资源分配时,其
   优先将资源供给自己的成年子女而不是父母,“恩往下流”可能构成当
   下中国家庭资源代际分配的一种趋势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拓展性
   地对以下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一)养老困境:“伦理沦丧”的想象基础
       虽然通过前文的论述与解析发现透过“赡养资源供给缺乏凸显养
   老危机”进而提出“伦理沦丧”的论断并不能成立,但如若本研究不只是
   用量化数据证明“伦理沦丧”并未发生进而否定基于田野调查的结论,

    · 2 0 6 ·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