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9 - 《社会》2016年第1期
P. 199
伦理沦丧抑或是伦理转向
另外,费孝通( 1983 )在提出“抚育—赡养”的反馈模式时就指出,反
馈模式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被抚育期,第二期是抚育子女
期,第三期是赡养父母期”。其中第二期和第三期可能有相当大的重
合。如果囿于亲代与子代两代关系的视角,势必无法更细致和全面地
展现家庭养老所勾画的家庭资源分配图景。实际上,供给赡养资源的
家庭成员(子代)通常是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因此,对家庭资
源分配的分析也应当是置于三代而不是两代之中。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本文拟以费孝通对“抚育—赡养”关系三个时期的
分析作为出发点,试图通过引入代际关系链来探析农村家庭养老中“养老
资源匮乏导致养老危机”现象背后的伦理议题,探讨其实质和动因。
三、现代化视域下中国家庭资源的代际分配:分类与假设
如前文所述,“伦理沦丧论”者将“抚育—赡养”关系置于两代之间
)的抚育而其成
进行考察(见图 1 ),当子代( 犉 2 )年幼时接受了亲代( 犉 1
年后拒绝(或有条件地)承担为亲代提供赡养的义务,研究者便将这种
代际互惠失衡现象与其背后的伦理法则联系起来,视之为“伦理沦丧”
的表征。但当研究者将对“抚育—赡养”关系的观察维度置于三代人之
间进行分析时(见图 2 )则可以发现,对于一个完整的成年家庭而言,其
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状况,其家庭资源需要在三代之间进行分
)赡养资源的供给,并不必然是因为
配。当子代( 犉 2 )减少了对亲代( 犉 1
)自身“福利”的增
“无公德个人的兴起”,其行为亦不必然导致子代( 犉 2
)。正因为如此,若要
长,他可能将资源更多地用于帮扶自己的子代( 犉 3
更细致地理解与把握当下家庭资源的分配及其背后的代际关系,则需
要将家庭资源的分配行动置于完整的代际链(三代)中予以考察。
图 1 :两代视阈中的代际研究
图 2 :三代视阈中的代际研究
· 1 9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