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7 - 《社会》2016年第1期
P. 187
生产“社会”,还是社会的自我生产?
够培育市场以及与这一市场相适应的人,然而却遭遇到了典型的传统
家计型经济。在这种经济行为中,经济行为与文化、历史与当前的社会
状态完全纠缠在了一起。
在改变人的标准方面,基金会在组织层面上的要求与塑造出来的
理想形象都有着明显的禁欲主义气质。这种气质要求一开始便体现在
了基金会的管理层面上。如前所述,许多人放弃高薪来到这个组织,明
确声称是由于自己受到了该组织这种具有宗教气质的禁欲主义原则的
感召。还有,该组织几乎反对一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组织内部
不允许喝酒与抽烟,当然也要在地方社会中推行相应的“健康的”生活
方式,同时奉行极度节俭的理念。在基金会内部广为流传、并成为权威
版典型教材的一个小故事是:身为巨富大贾的 犘 有一次在离开某个基
地县的宾馆时,人在车上,又想起来有半瓶没有喝完的矿泉水落在了宾
馆房间中,因此专门差人回宾馆房间去取,以示节俭。而对于许多地方
社会的人来说,作为基金会代表的扶贫基地,则更加表现出某种极度条
理化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各个扶贫基地的工作人员们都曾经不厌其烦
地向我们详述,他们在加入该组织之后,如何极度不适应这种有着严格
的时间表的日程安排。这不仅体现为基地员工个人的自我感受,甚至
成为了地方社会对于该基金会的普遍看法。在某一个西部的扶贫基
地,某天由于全城停电,工作人员无法工作,所以不得不提前两个小时
下班。此事居然成为了小城里的头条新闻———因为在平时,该基地是
县城里唯一一个做到准点上班与准点下班的“单位”。
在经典的社会学理论中,韦伯对于欧洲宗教改革历史背景下的禁
欲主义以及现代性的发生之间关系的讨论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韦伯
( 2004 : 190 )对于禁欲主义的定义是:“禁欲主义意味着贯彻一种确定
的、有条理的生活方式。禁欲主义始终是依此意义发挥其作用的。”若
如此,则我们需要对 犚 基金会的讨论加入一个分析的视角:其工作对
于 犘 总及许多高层来说,是一种志业( 犅犲狉狌犳 , 犆犪犾犾犻狀 犵 )。 10
10. 韦伯( 2004 : 190 )的定义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应用到此处:“(志业)赋予根据合理的资本主
义原则二进行的、理性(营利)行为的价值,将其视为履行上帝所交付的使命。”尽管许多基金
会的工作人员在此找到的并非宗教意义上的意义感与认同感,然而我们在对于该基金会的调
研中,几乎每次都会遭遇到 犘 总和该基金会的崇拜者。有的人在讲述自己加入基金会这个大
家庭以后,找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存在的意义感与认同感时,甚至会落泪不已。
· 1 7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