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8 - 《社会》2016年第1期
P. 188

社会· 2016 · 1

       与商业组织不同的是,作为公益性组织的理想类型, 犚 基金会是一
   个有着强烈理念诉求的组织。这一组织的世俗化目标,又不仅仅是提
   供村庄公共品,而是生活方式与地方社会自组织能力的提升,总而言
   之,是对于人与社会的改造。改造的标准和模板,则是该组织的创始人
   所信奉并身体力行的种种理念:有严格的自我反思能力与约束力的、有
   公德的、有爱心的、成熟而文明的理性现代人。而这一组织本身,则更

   接近于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以过程 - 事件的角度来说,从 犘
   到其他高层对于该组织的运作本身,则更像是一种沈原所说的生产社
   会的努力。然而结果却是,该组织的种种行为不但没有生产出一种独
   立于地方政府与地方社会的公共社会空间,反而出现了被地方社会的
   文化和地方政府的逻辑同质化且在地方社会这一空间之中生产出自身
   的趋势。
       不过,我们需要进一步详细分析这一“社会”的代表。基金会本身
   的行动充满了激情,目的是要改造地方社会与地方行动者,然而它越是
   勇往直前,其在地方社会中就越处于悬浮型的状态。不过,仅仅强调该
   基金会“受挫败”的一面,也并不全面。因为尽管存在着上述种种理论
   方面的悖论,然而在几乎所有的基地中,基金会都业已成功的展开了一
   系列的项目,并在扶贫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效。而就该组织本身来说,
   在其成立至今的七年内,“从只有十几个人发展到拥有三百多人”,无论
   是各种制度还是行为的模式都在不断成熟。除此之外,虽然其内部结
   构中存在着巨大的张力,然而由于种种与中国现实政治有关的制度(如
   借调制度),以及尤其是有一位领袖人物的存在,反倒使得其内部道德
   团结的氛围和力量超过了其内部的张力。这一组织及其工作,虽不能
   说是完全失败的,然而其内部具备道德团结的主要原因,却仍然值得详
   细分析。借调人员本来就属于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其身份属性和借调
   的工作性质使得他们几乎没有辞职的可能性。此外,如前所述,该组织
   内部几乎所有的重大纷争,最后都会由 犘 本人来解决。因为他同时具
   有两种属性:超越于所有制度的权威与令不同派别的成员(哪怕是 犑 )
   都信服的“道德修养”。所以,尽管表面上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具有现
   代气质、结构与制度的现代型组织运用自己的理念来影响传统社会的
   案例,然而,比起我们在刚开始时所讲的受到种种影响和塑造的地方社
   会,该组织在其内部反倒恰恰具有一种地方性传统社会的纬度。在这

    · 1 8 0 ·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