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1 - 《社会》2016年第1期
P. 191

生产“社会”,还是社会的自我生产?


   至有着“被改造”的危险。这一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地方社会有其自身
   的文化传统与行为模式。这些传统与行为模式即使并非以具体制度化
   的方式明显呈现,却也早已深入到本地人的基本日常生活之中。就此
   而言,该组织对我们形成问题、深化讨论富有价值,不仅因为其遇到的
   现象向我们表明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变迁的复杂性,还因为我们在该
   组织中发现了既有社会自我生产这一具有整体性的现象。所以,该组
   织在具体实践与行动中所呈现出来的各类现实化状态与问题,也许可
   以被我们视为一个关于当今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寓言故事,有助于我们
   从总体上理解当下的中国政治与社会变迁过程中的许多现象、机制与
   问题。


   参考文献( 犚犲犳犲狉犲狀犮犲狊 )

   毕向阳 .2006 ,从草民到公民[ 犇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学位论文 .
   陈家建 .2010 ,法团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 犑 ] . 社会学研究( 2 ): 30-43.
   郭于华、史云桐 .2008.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布洛维“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的启示[ 犑 ] .
      开放时代( 3 ): 141-151.
   郭占峰 .2012. 被动性“入场”与依附性“运作”:对一个国际 犖犌犗 在中国工作过程的社
      会学分析[ 犑 ]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 ( 1 ): 51-60.
   何增科 .1994. 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 犑 ] . 中国社会科学( 5 ): 67-81.
   何增科 .2000. 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研究引论[ 犑 ]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1 ): 27-32.
   刘海英 .2011. 大扶贫:公益组织的实践与建议[ 犕 ]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李友梅、肖瑛、黄晓春 .2012. 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 犑 ] . 中国社会
      科学( 4 ): 125-139.
   默顿, 犓. 罗伯特 .2008. 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 犕 ] . 唐少杰,齐心,等,译 . 南京:译林出
      版社 .
   塞拉蒙,莱斯特 .1998. 第三域的兴起[ 犌 ]//于海,译 . 李亚平、于海,选编 . 第三域的兴
      起———西方志愿工作及志愿组织理论文献 .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6-27.
   沈红 .2000. 中国贫困研究的社会学评述[ 犑 ] . 社会学研究( 2 ): 91-103.
   沈原 .2007. 社会的生产[ 犑 ] . 社会 27 ( 2 ): 171-191.
   沈原 .2008. 又一个三十年?———转型社会学视野下的社会建设[ 犑 ] . 社会 28 ( 3 ): 15-
      23.
   斯特里腾,保罗 .2000. 非政府组织与发展[ 犌 ]//何增科 . 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 .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孙立平、王汉生、王思斌、林彬、杨善华 .1994.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犑 ] . 中国
      社会科学( 2 ): 47-62.
   孙立平 .200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犑 ] .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3 ( 1 ):
      5-12.
   孙立平、郭于华 .2000. “软硬兼施”:正式 权 力 非 正 式 运 作 的 过 程 分 析———华 北 犅 镇 定
      购粮收购的个案研究[ 犌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编 . 清华社会学评论:特辑( 1 )鹭

                                                          · 1 8 3 ·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