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6 - 《社会》2015年第4期
P. 156
“乡土”与超越“乡土”:费孝通与雷德斐尔德的文明社会研究
此后的故事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回到美国后,玛格丽特在与费
孝通失去联系的情况下,顶着当时麦卡锡主义的压力,独自整理、出版
了《中国士绅》,雷德斐尔德也亲自为这本书撰写了序言。 30 年后,当
费孝通重新访美时,雷德斐尔德夫妇均已离世,他们的女儿遵照母亲的
遗嘱将《中国士绅》的版税移交给费孝通。可以说,《中国士绅》一书见
证了中美两国杰出知识分子间的友谊与信任。
四、“大传统”与“小传统”:文明社会的模式
按照费孝通本人的计划,他最初的期待是与玛格丽特合作将《乡土
中国》一书修改扩充,翻译成英文,但最终的结果反而是此前没有成书
的《中国士绅》被翻译成了英文。我们不太清楚这一选择背后的具体缘
由,但显然这是他们在一起交流之后的结果,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可能
是雷德斐尔德的意见起了重要作用,因为在 1956 年,雷德斐尔德出版
了与《中国士绅》密切相关的《农民社会与文化》一书,正是在这本书里,
雷德斐尔德提出了他影响深远的“大传统”、“小传统”概念与文明社会
的模式。
雷德斐尔德一生研究的逻辑进程是从乡土社会、社会变迁、农民社
会到文明比较研究,这一过程前后相继,是雷德斐尔德学术思考的逐步
递进。最初,雷德斐尔德仍然将所调查的乡村社区看作具备一定独立性
与自给自足性质的“乡土社会”,继而看到这样的社区是有差别的、非同
质性的,从而从城乡连续统的角度来看社区的变迁。在某种意义上,在
这一阶段,雷德斐尔德仍然将乡村地区类比为作为人类学传统研究对象
的原始社会;但到了农民研究阶段,雷德斐尔德将全世界从事农业生产
的农民及其社区视为同一种社会与文化范畴进行把握和思考,强调这一
类的社会与文化只是一个更大社会与文化的一部分,而这更大的社会与
文化就是该乡村社会所处的文明及其社会。雷德斐尔德也因此从最初
的乡土社会研究上升到对世界各文明社会的比较研究。
在《农民社会与文化》一书里,雷德斐尔德系统阐述了有关文明社
会的一个普遍性的构成模式。在雷德斐尔德看来,人类社会在脱离所
谓的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会分化为“大传统”与“小传统”两个
部分。所谓的“大传统”,是指由主要生活在城市里的“善于思考”的精
英所创造和持续再生产的文化,这些精英也因此在社会中处于统治与
· 1 4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