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3 - 《社会》2015年第4期
P. 153
社会· 2015 · 4
所作的精致概括和总结。在这篇文章里,“乡土社会”是作为与“都市社
会”对立的一极提出来的,它的典型存在是在无国家、无文字的“原始”
社会或者远离都市的农村社会,在靠近都市一极的乡村,乡土社会的特
质越来越少,而都市社会的特征越来越强。因此,雷德斐尔德的“乡土
社会”是一种“理想模式”,它的意义在于将现实中的具体社会与这一
“模式”进行比较,来看这个社会的变迁程度。
费孝通显然认为“乡土中国”与雷德斐尔德的“乡土社会”有着类似
的一些特征。《乡土中国》一书所谈到的中国乡村社会的封闭、去文字
化、同质性、对土地的眷恋都与“乡土社会”的描述相同。事实上,他本
人也认为,《乡土中国》与雷德斐尔德的“乡土社会”有着平行关系,甚至
他所给出的英文译名也是与 犉狅犾犽犛狅犮犻犲狋 狔 对应的 犉狅犾犽犆犺犻狀犪 。不过,
《 乡土中国》并不是“乡土社会”的中国版,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是在概
括中国乡村社会的共同特质———包括费孝通此前调查过或将要调查的
所有社区类型。在 1948 年给雷德斐尔德的另外一封信中,费孝通曾谈
到他在本书中的独特发现。
我已经用中文写了一本关于中国乡村的小书,这本书事
实上也可称是一项中国文化模式的研究。但我并不像本尼迪
克特那样从民族性方面处理我的材料,而是偏重于结构分析。
在第一个部分,我分析了社会关系的一般模式,认为中国是
“差序格局”(亲属的模式),西方是“团体格局”(成员平等)。
从这一差异性出发,我发展出中西方道德模式上的不同:(西
方)普遍的爱与(东方)系于私人地位的偏爱。在书后面的部
分我区别了权力的四种类型(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教化权力
和时势权力),并且相应给出了中国乡村社区传统的四种形
式。在你们到达之前,我打算将这些文章翻译成英文,我也期
待与玛格丽特和你一起将它发展成一本真正的著作。 4
这则材料让我们了解到,在费孝通本人眼里,这本书最有价值的观
点是他所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差序格局”概念、中西不同的道德模式、四
种权力的存在与区分。费孝通显然认为,这是多样化的中国农村社区
4. 参见: 犚犲犱犳犻犲犾犱 , 犚狅犫犲狉狋.犆犺犻狀犪狋狉犪狏犲犾犱犻犪狉 狔 , 犫狅狓7.犳狅犾犱犲狉3.犚狅犫犲狉狋犚犲犱犳犻犲犾犱狆 犪 狆 犲狉狊犛 狆 犲犮犻犪犾
犆狅犾犾犲犮狋犻狅狀狊.犑狅狊犲 狆 犺犚犲 犵 犲狀狊狋犲犻狀犔犻犫狉犪狉 狔 , 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 狔狅犳犆犺犻犮犪 犵 狅 。
· 1 4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