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8 - 《社会》2015年第4期
P. 148
“乡土”与超越“乡土”:费孝通与雷德斐尔德的文明社会研究
一般说来,人类学家在所谓的“部落社会”或者“原始社会”调查时
选择一个点长期调查,这一方法论是假定“部落社会”具有同质性,即
“部落社会”所有的村落都有同样的社会结构与文化,对一个点的调查
也就能概括“部落社会”的整体社会与文化。显然,对这些还没有国家
这类跨村落社会组织体系的社会而言,人类学的这种假设虽然依然存
在很大问题,但大体上还能言之成理。不过,同样的方法在应用到一个
国家体制下的乡土社会研究时,乡土社会的复杂性与彼此之间的差异
性马上出现在研究者面前。
为克服这一问题,费孝通与雷德斐尔德在完成第一步的田野调查
之后,都选择了在各自研究区域内做多点的社区比较研究。费孝通从
英国学成归来后,受抗战的限制,只能在后方进行调查。他在云南选择
了禄村、易村与玉村三个村庄进行调查,在他看来,这三个村子分别代
表了社区的三种类型,其中禄村以农业为主,易村以手工业为主,而玉
村则是一个商业发达的社区。费孝通当然不认为这三种类型涵盖了中
国社区的所有类型,但他认为可以通过这种类型的发现、区分和比较,
覆盖中国乡村社会的多样性,从而最终达到对中国社会整体比较完整
的认识(费孝通, 2006犪 : 7 )。
雷德斐尔德同样也在尤卡坦地区选择了四个社区进行比较研究。
不过,他的选择是按照乡村社区与城镇之间关系的远近来进行的。在
这里,雷德斐尔德除了试图认识和理解墨西哥尤卡坦的社会与文化外,
似乎更希望从对这一地方性社会的研究中抽象出从乡土到城市的一种
普遍性的模式,他由此发展出“乡土社会”(或翻译成“俗民社会”)和“乡
土—城市连续统”等概念来描述和分析乡村社会与乡村社会变迁。雷
德斐尔德认为,这类“乡土社会的性质是小的,与外界隔离的,无文字
的,同类的,团结意识强的”(瑞德斐[雷德斐尔德], 1949 : 95 ),这种典型
的“乡土社会”与理想的“都市社会”是完全分立的社会,是一个连续统
的两端,而我们所考察的具体的乡村社区则处在从“乡土社会”到“都市
社会”这一连续统之中的某一位置。在雷德斐尔德眼中,他所考察的尤
卡坦地区的四个社区也就分别代表了从“乡土社会”向“都市社会”的分
布与过渡的四种类型。显而易见,雷德斐尔德的研究方法是从具体的
社会研究中归纳与概括出理想模型(模式),而用这种概括出来的典型
的、理想的模型(模式)来更好地规范、认知一个具体的乡村社区,从而
· 1 4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