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0 - 《社会》2015年第3期
P. 240

连接纽带抑或依附工具:转型时期中国行业协会研究文献评述


   论,目前对中国的行业协会研究也沿用了这两种视角。然而,行业协会
   在当代中国的情况是非常特殊的,这些特殊性包括:第一,转型时期的
   国家与社会关系中包含了冲突的元素,而社会控制与自由竞争的市场
   经济的矛盾也存在于行业协会的发展中;第二,由于涉及到市场的力
   量,行业协会受到比其他社会组织的更多因素的影响,中国特色的政府
   主导的市场经济改革对市场中的行动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是需要
   考虑的。在研究中充分讨论各解释变量的特殊性,是更好地理解当代
   中国行业协会的前提。
       首先,当代中国行业协会的讨论应该涉及国家 - 社会关系。在当
   代中国,行业协会的产生是国家对社会和经济领域的放松的结果,但中
   国目前的国家与市场的关系与西方社会仍有较大的区别。无论在自愿
   体系还是在强制的法团主义体系的西方国家中,国家、市场和社会是相
   对分离的,将私营企业群体作为利益集团以及将行业协会作为其集体
   行动的组织来讨论是不容置疑的。在中国,虽然私营企业的崛起是改
   革开发三十年以来最显著的变化之一,然而,中国的私营企业群体是否
   能被称为一个利益集团,以及国家、社会及经济领域是否已经分离尚未
   有国内论。讨公民社会理论的倡导者之一王名(王名等, 2001 : 104-
   118 )也指出,中国为数众多的 犖犌犗 作为一个独立的第三部门体系尚未
   形成。即使在浙江温州等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地区,行业协会也不宜
   完全以公民社会的框架来解释,而呈现出政府与民间合作的模式(贾西津,
   2007 )。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并没有出现具有国家控制力之外的、体制外
   的、自主的中介团体或社会力量,并且,这些社会组织也没能够相当有
   效地决定或影响国家政策的方向( 犅犪狌犿犪狀犱犛犺犲狏犮犺犲狀犽狅 , 1998 ;萧功秦,
   2001 : 207 ;戴东清, 2005 : 11-16 ;江华等, 2011 ),即使一些行业协会在
   结构上大致符合法团主义的模式,但它们的实际存在和运作与利益集
   团政治或中间协调无关( 犉狅狊狋犲狉 , 2002 )。有的学者则认为,改革开放并
   非分化了国家与社会,而是更加模糊了国家与社会的分野( 犛狅犾犻狀 犵 犲狉 ,
   1993 : 270 ; 犛犪犻犮犺 , 2001 )。因此,虽然先行的市场经济改革为私营企业
   和行业协会的兴起带来了重要条件,但就社会组织而言,它们所需要的
   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仍然没有形成。中国的特殊性在于,市场改革
   与持续主导的执政体制共存所诱发的多元社会经济改变,使得社会组

                                                          · 2 3 3 ·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