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3 - 《社会》2015年第3期
P. 243

社会· 2015 · 3

   对于国家的自主性,而不是社会面对国家的自主性( 犠犪狀犽 , 1995 )。
       除了依附理论视角之外,目前对包括行业协会在内的当代中国社
   会组织的研究,无论是宏观国家—社会关系的讨论,还是微观行动策略
   研究,都没能将包括市场力量在内的多种元素糅合到一个具有解释力
   的框架中。限于研究方法的局限,这些研究大多只是对中国社会组织
   的产生、种类、特征、运作方式、行动策略等的描述、概念化和类型化的
   讨论,而较少有在个体层次上的定量研究。公民社会视角关注到企业
   和协会一方,法团主义的视角则强调国家的角色,这两种理论抓住了中
   国当代社会团体的两种主要的特征。然而,这两种理论却是相对孤立
   的,它们仅仅分别提供了对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局部描述;其次,以往
   对社会组织的微观行动研究虽然涉及了这些组织的行动者之间的多种
   互动行为和行动策略, 7 但却难以提供一个连贯一致的解释框架。正
   如张紧跟( 2012 )所指出的,微观行动研究路径往往偏好个案研究方法,
   由于缺乏成熟的理论分析框架,无法对多样化社会组织的行为模式及
   其内部演变逻辑给出更合理的解释。
       依附理论的一个重要角度是从协会成员,即企业之个体角度的研
   究补充了其它理论视角的不足,并为行业协会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个
   体主义的研究途径。依附理论的大部分研究都以考察企业态度和行为
   作为出发点,通过对私营企业家关注的问题及他们对政府和行业协会
   的关系和态度,来解释私营企业家联合的可能及他们与国家的关系。
   这种个体主义的分析方法可以建立起一个私营企业主、行业协会及其
   他政治组织行动者之间关系的解释框架,并可以将权力的实际运作展
   现于国家—社会关系的讨论之下。在这一框架下,不仅可以将微观行
   动研究难以整合的行为模式包括在内,以往在宏观分析的国家—社会
   关系的框架下遗漏的影响因素也可能被呈现出来,而这些因素或许恰
   恰是行业协会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如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
   权力关系、企业家群体的差异,等等。
       然而,还应该看到,基于依附主义的视角对协会的研究毕竟还不充
   分。已有的研究有王达伟( 犠犪狀犽 , 1995 , 1999 , 2002 )、迪克森( 犇犻犮犽狊狅狀 ,
   2000 )、福斯特( 犉狅狊狋犲狉 , 2002 )和蔡欣怡( 犜狊犪犻 , 2005 , 2013 )等对特定区域


   7. 有关社会组织的微观行动研究,请参见张紧跟( 2012 )“海外 犖犌犗 研究评述”。

    · 2 3 6 ·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