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社会》2015年第3期
P. 108

分利秩序与基层治理内卷化


       在国家视角与代理人视角下,农民在资源流变的过程中均有意无
   意成为任由国家和基层代理人摆布的受众,而且忽视了农民自身的严
   重分化。从委托 - 代理模式来说,基层组织既是国家的代理人,同时也
   是农民的代理人。尽管在国家、基层组织、农民的三层关系中,农民总
   体处于弱势,但是,在国家逐步绕开基层组织的项目输入中,农民是否
   顺利对接国家的资源输入,恰是资源流变过程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缺乏农民视角,缺乏对国家、基层组织与农民之间所形成的多重关系的
   认识,也就难以理解资源流变过程中所形成的治理困境。

       三、消极作为与“不出事”的逻辑
       消极作为是指基层干部在乡村治理中表现出消极敷衍的心态及行
   为,他们遵循“不出事”的逻辑而不主动介入公共事务。消极作为下的基
   层组织则类似于“维持会”,村干部的角色更像是“撞钟者”(吴毅, 2007犫 )。
   当前,消极主义和策略主义是处于“夹心层”的基层组织普遍具有的心
   态,乡村干部“不得罪”(王会, 2011 )与“不出事”(贺雪峰、刘岳, 2010 ;钟伟
   军, 2011 )的行为逻辑盛行。在国家输入资源的过程中,一些村干部不仅
   没有主动争取的意愿,而且对于一些完全分配性的资源也尽量回避,使
   得资源与农民无法实现对接,农村公共服务难以获得改善。
       在北镇调查时,乡镇书记、镇长告诉笔者,很多“一事一议”的项目,
   只要村级组织上报,乡镇书记、镇长再向县里各个部门做些工作,基本上
   都能获批,但他们每年积极动员各村争取这些资金项目,一些村级组织
   总不为所动。以 2011 年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计
   划申请为例(见表 1 ),北镇 12 个行政村中,北村、庙村、石村、东村、洞村、
   窑村、福村等 7 个村提出项目申请,并全部获批。然而,其他 5 个村在近
   5 年从不主动申请项目。用包村干部民政办李助理的话说,“他们从来没
   有主动和我们这些包村干部说说村里有哪些需要,让我们一起帮忙争取
   一下什么项目,总是连个人影都找不着,甚至把项目申请下来赶着给他,
   他们都不要,一点积极性都没有”。 4 岭村村主任在访谈中毫不掩饰的说,
   “我才不去争取什么项目,很多项目送我都不要”。 5


   4. 来自 2012 年 3 月 25 日对民政办李助理的访谈。
   5. 来自 2011 年 3 月 18 日对岭村村主任宋军的访谈。

                                                          · 1 0 1 ·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