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社会》2015年第2期
P. 24

民情反思与士人的社会改造行动


   以此为契机而形成的文字论交(孙延钊, 2003 : 15 、 18 )。 1865 年,正值
   俞樾掌教苏州紫阳书院,一时东南士人有“庚戌两紫阳之目”,可见孙、
   俞二人的年谊之情对苏南、浙北文人圈学术风尚的影响。
       此时的学派汇流体现在乾嘉学派,特别是俞樾家族在永嘉文献校
   雠方法上对孙氏家学的助益。从 1865 年孙氏与俞樾、戴望往来书函
   看,俞氏新著《平议》二书不仅已为孙氏评阅,同时,孙氏推广永嘉学术
   的想法特别得到戴望的支持。戴望致孙氏函札中盛赞永嘉之学术地
   位,并称该派既“不淆于心性之空言”,亦“不杂以永康之功利”,可见在
   戴氏这位今文家眼中,永嘉学对于突破理学藩篱,转向经世用意的重要
   意义。孙氏同年致俞樾札中,难掩获得戴氏支持后内心的振奋,称:“子
   高推重永嘉学人,大可感。某欲考永嘉学派,若干俭陋,辛属子高为一
   搜讨,晚宋、元、明以来,有非永嘉人而私淑郑、陈、蔡、薛者,尤可责也”
   ( 孙延钊, 2003 : 64 )。
       1868 年获参马新贻督幕后,金陵游宦更便利了孙氏父子与苏南、
   浙北学人论学。此时孙诒让随父历宦,并进入金陵官书局参与勘书,与
   其共事者多为乾嘉学派、扬州学派之硕学鸿儒,如戴望、张文虎、仪征刘
   毓崧、刘寿曾。张文虎“精研惠、江、戴、钱诸家之学,尤长比堪”,寿曾
   “善治《春秋左氏》”,作为刘文淇之孙,受扬州刘氏家学正传(孙延钊,
   2003 : 85 )。除了在小学方法上推动近代永嘉学派复兴,浙西的钱塘藏
   书世家也为典籍佚书的采集搜补提供了便利,如钱泰吉、丁丙等人都曾
   为孙氏家族提供过永嘉文献善本。
       如果说永嘉学派与乾嘉学派的汇流是以孙、俞二人的同年关系为
   带动,以汉学训诂家法为治学传承,那么,它与台州学派之间则是以师
   承和姻亲关系为纽带,围绕着校雠、志书研究而展开的。 21                        1867 年,王
   以孙衣言在杭州紫阳书院的弟子以及孙诒让乡试同年的身份造访孙
   家,并以临海宋氏辑刊《台州丛书》相诒。翌年,孙诒让为王所纂《九
   峰山志》作序(孙延钊, 2003 : 71 、 79 )。 1870 年,孙衣言提供了宋代杜范


   21. 台州地区的学统建设在同光两朝亦蔚然成风气。台州地处宁绍与温州之间,南宋至明,
   兼受朱子理学、陆王心学和永嘉学派多重影响,清代乾嘉时期被风浙东之学。同治初年,黄岩
   王氏家族中的学者王将台州理学之真正发端归于明代海宁方孝孺,以气节之学、性理之学、
   经济之学、辞章之学将台州地区自晋唐以来的 337 位学者分为六派,而归学宗于理学,由此,
   台州学风出现向理学回归的转向(王, 2002 : 2 、 6 )。

                                                           · 1 7 ·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