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社会》2015年第2期
P. 23

社会· 2015 · 2

   将家塾向温郡后学诸生开放, 19 由此培养了大批乡学后辈,如平阳宋
   恕、乐清陈国锵、泰顺周焕枢、永嘉王景羲、瑞安林庆衍、黄绍第、池志
   贗、金晦等数十人(孙延钊, 2003 : 175 )。同时,孙氏兄弟也借助在本邑
   书院执教而扩大传学范围,比如陈黻宸即是孙锵鸣掌教玉尺书院时培
   养的高徒, 20 历宦更是便利了孙氏兄弟在江南多地书院(如杭州紫阳、
   南京惜阴、上海龙门等)通过教馆传播家学。
       从典籍搜集和志书编纂来看,孙氏兄弟与湘淮显宦之间的师道关
   系助益了他们在集书勘刻上的成就。 1865 年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官书
   局,后改金陵官书局,一时带动了整个战后江南修缮典籍的文教事业。
   1867 年,湘系虽被削弱,但这股风潮依然存续,继任浙督马新贻于杭州
   创浙江官书局,这一时期孙氏历任曾、马两督幕府,利用掌教苏杭两地
   书院和地方行政职务之便,搜集并汇编《永嘉丛书》数十卷,其中大部分
   由这些书局刊刻。湘淮系的人脉给予了孙氏重要资助,如 1872 年刊行
   的《薛常州集》即获李鸿章捐俸。除乡贤文献校勘出版外,孙氏家学的另
   一成就即地方史志修纂,孙衣言不仅力建马督续修《浙江通志》,并与锵
   鸣采编温邑史乘,如《温州府志补正》、《平阳县志考》,其鸿篇巨制五十八
   卷本的《瓯海轶闻》更是以志书的形式对永嘉学术谱系做了全面清理,涉
   及氏族、流寓、风土、图志等有关温邑民情历史的发展情况。艺文史志的
   另一成就则是孙诒让的《温州经籍志》,堪称目录校雠运用之典范。

       四、知识共同体的发展:校雠和修志

       教馆、刊刻、校雠、修志等活动进一步推动了近代浙西、浙东两地文
   人群体的融合,这尤其体现在孙氏家族与乾嘉学派和台州学派的往来。
       1865 年,孙衣言主讲杭州紫阳书院,一方面有身处浙西学术重镇
   之便,另一方面整理永嘉佚书的艰巨任务推进了孙氏与乾嘉学派的交
   流,而孙氏能与乾嘉学派形成紧密关系的最重要因素,则在于道光三十
   年至咸丰三年间( 1850-1853 年)孙氏与俞樾成为庚戌科进士同年,并


   19. “郡邑各生能如我约者,均令入课”(孙衣言, 2012犫 : 26 )。
   20. “当是时,孙学士(按:孙锵鸣)掌教府中山、玉尺诸书院,憎仰嘉道后所谓墨调,而后胎息
   三史及周秦诸子之文,每得先生(按:陈黻宸)课作,即叹曰:‘文坛飞将!’‘文坛飞将’不置,则
   必以压诸卷。当是时,诒善祠塾中英少独同县林上舍庆衍文学庶几伯仲先生。”(陈谧, 1995 :
   1162 )

    · 1 6 ·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