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社会》2014年第6期
P. 87

社会· 2014 · 6

   制”现象的常识。问题在于,在核心概念界定上的模糊性会赋予理论解
   释以某种程度的“自由度”,这一方面令理论能够解释的现象很多,但另
   一方面却总感觉解释得不够深,不够透。
       在周黎安赖以界定“行政发包制”的三个维度中,不仅第一个维度
   涉及权力,实际上第二、第三两个维度以及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都涉及
   权力,因此都需要对国家权力的运作逻辑做更深入的分析。限于篇幅,
   这里只讨论了第一个维度,其余不再展开。
       周黎安关于国家的政治性即权力运作的分析虽然显得较为粗糙,但
   他关于国家的市场性的论述却可圈可点。他借助经济学的概念工具和
   研究成果,对联邦制、发包制、行政发包制等现象的区分简洁、准确而精
   微。特别是,他不但努力把行政发包制的运作机制概括为一个个命题,
   而且尽量给出每个命题的适用条件。社会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揭示
   社会运作的机制,而任何社会机制的发生、发展和后果都是有条件的,是
   随条件而变化的。不少社会科学理论虽然揭示了某种社会机制,却未能
   给出该机制在形成、运作或后果上发生变异的条件,结果导致理论的应
   用具有极大的随意性,既不能有效地分析社会现实并接受社会事实的检
   验,也不能接受同行的检验,俾使同行知道从何处着手加以修正,从而推
   动科学的发展。在这方面,周黎安的研究值得其他学科借鉴和学习。

       三、政治市场想象:问题与前景

       “行政发包制”理论在权力分析上的不足是经济学分析范式的必然
   产物。众所周知,资源配置的效率是经济学学科的核心研究旨趣,而经
   济学之所以介入中国的国家治理研究,也正是因为中国在国家治理方
   面的表现对经济学来说构成一个严重的悖论:根据流行的经济学理论,
   集权意味着低效率,但在过去的 30 多年中,中国中央集权的体制没有
   发生根本变化,经济却获得了长期而高速的增长。这一悖论迫使经济
   学必须回答:国家治理的效率所从何来?在经济学看来,效率问题本质
   上是一个激励问题,即如何对各种交易主体提供有效而正向的激励。
   激励从何而来?来源于充分的市场竞争。因此,为了回答国家治理的
   效率问题,经济学自然会把国家想象成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系统,而要把
   国家当作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系统来分析,从逻辑上说,首先必须把国家
   分解成多重主体,于是引出国家的多主体性特征。但众所周知的是,国

    · 8 0 ·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