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社会》2014年第6期
P. 63

社会· 2014 · 6

   因有两个:一个是关于兵民能否分治,三种理论虽未明言,却隐含着不
   同的假定;另一个是关于中央政府着重防范的统治风险的来源,即是来
   自地方分权本身(如地方政府的“各自为政”、“偏离”、“失控”等行为),
   还是来自被统治的民众(如民众可能的抗议、反对或对抗等行为),三种
   理论持有不同观点。最后,本文认为,虽然这三种理论存在着分歧,但
   是,它们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并且有着共同的
   局限和需要面对的问题。

       二、中国的国家治理:三种理论模型

       (一)“行政发包制”模型
       “行政发包制”是通过分析中国政府间关系和行政治理的特征,并
   与科层制和外包制相比较所建构的理论模型(周黎安, 2008 , 2014 ;周黎
   安、王娟, 2012 )。在国家治理上,科层制的特征是严格按法律规则和行
   政程序办事,并为下级行政机构提供足额财政预算,因而有利于中央政
   府加强对各级官员的控制,也有利于中央政府应对多种利益主体的多
   元化的利益诉求。然而,科层制的缺陷在于,它增加了中央政府的治理
   成本,包括财政成本和行政监督成本。外包制的特征则正好相反,它有
   利于降低治理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但是,它不利于中央政府对承包方
   的控制,加大了中央政府的统治风险。行政发包制介于科层制与外包
   制之间,它是因中央政府既需要降低治理成本,又需要控制统治风险而
   形成的一种治理模式(周黎安, 2014 )。
       周黎安( 2008 )认为,中国因人口众多和国土辽阔,中央政府的治理
   能力受制于信息约束和财政约束,为了节省财政成本和行政监督成本,
   中央政府在国家治理上采取了两项基本原则:一为属地管理,一为行政
   逐级发包。在此基础上,周黎安( 2014 )从三个维度考察中央与地方关
   系的特征和行政治理机制,这三个维度分别是:行政权分配、经济激励
   和考核控制。行政权分配的特征是,中央政府以下达任务和指标分解
   的方式,对行政事务实行层层发包;经济激励的特征是,通过实行预算
   包干和财政分成体制,鼓励地方政府自筹资金和增加财政收入;考核控
   制的特征是,对地方政府实行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和检查制度。周黎
   安( 2014 )认为,这三个维度相互联系,相互支持,构成了内在一致、协同
   变化的行政治理系统,他称之为“行政发包制”。

    · 5 6 ·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