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社会》2014年第5期
P. 84

移民的呼声


   教育水平是因为移民获得大学学历后,更容易融入城市。 6 根据本文的
   假设,“大学教育”的数据应为正,可反映教育促进公共意识和公共参与
   的作用。根据被访者的收入水平,笔者将收入低于中位数(含收入为 0
   或未报告收入)定义为“低收入”,否则为“高收入”。
       本研究还分别控制了非市民(或新市民)和教育的交互项。根据本
   文的假设,这一交互项的结果如果为正,则表明教育起到了消减户籍对
   公共意识和公共参与的制约的作用,或者说,非市民(或新市民)的公共
   意识或公共参与受教育水平提高的影响效果更强。如果交互项不显
   著,则说明教育对非市民(或新市民)与原市民的公共意识或公共参与
   的促进作用并没有差异,因而户籍对非市民(或新市民)公共意识或公
   共参与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也就无法通过教育水平的提高而改变。为
   了考察收入对不同身份群体公共意识及公共参与的异质性影响,本研
   究还控制了非市民(或新市民)与收入的交互项。
          是个体层面的社会经济特征,本文控制了样本的性别、年龄、是
       犡 犻
   否少数民族、有无宗教信仰和党员身份等一系列变量。因为篇幅所限,
   正文均未报告这组个体特征的系数。对三种不同身份人群的主要特征
   的描述性统计见表 2 。表 3 则给出了主要被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 2 :移民与市民数据的描述统计
                              全样本      非市民      新市民     原市民
       年收入(万)                 2.92     2.84     3.10     2.90
       高于市中位收入区间( % )         0.35     0.31     0.37     0.38
       受教育年限(年)               10.10    8.87    10.60    10.80
       大学教育( % )              0.24     0.16     0.30     0.27
       男性( % )                0.47     0.46     0.44     0.50
       年龄(岁)                  48.30   44.60    45.90    51.70
       汉族( % )                0.93     0.92     0.92     0.93
       无宗教信仰( % )             0.87     0.84     0.89     0.88
       党员( % )                0.17     0.09     0.19     0.20
       犖                      7240     2373     1265    3602
      注:本表数据是笔者根据 犆犌犛犛2010 的数据计算所得。

   6. 在审稿人建议之下,我们也将教育水平分为初中及以下、高中和大学以上,教育与户籍的
   交互项增加为“高中  户籍”和“大学以上  户籍”两个,这样的结果仍是稳健的,大学以上教
   育水平的一次项及其与户籍的交互项的系数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为节省篇幅,本文仍然
   仅报告了更为简洁的、以大学为界来划分教育水平的结果。

                                                           · 7 7 ·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