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6 - 《社会》2014年第5期
P. 186
社会学的传记取向:当代社会学进展的一种维度
会”进行了实质性的社会学研究,它关于“情景的客观性因素与对这种
情景的主 观 性理 解”的 区 分 具有 基础 性意 义。罗 森 塔 尔 ( 犚狅狊犲狀狋犺犪犾 ,
2004 )认为,并不是具体的传记分析使得这一多卷本著作对随后的传记
研究产生了影响,而是它们在方法论上的贡献:“社会科学研究不应该
仅仅停留 在 社 会 生 成 ( 狊狅犮犻犪犾犫犲犮狅犿犻狀 犵 )的 表 面 (某 些 流 派 正 想 这 样
做),而是应当获致人们活生生的经验与态度,它们才是正式社会制度
与组织背后丰富与鲜活的社会现实”。可以说,正是这部著作直接的经
验研究取向为芝加哥学派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受其影响,传记研究
在伯吉斯与帕克的倡导下,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开枝散叶。研究者
离开社会学的“扶手椅”,努力参与到“真实世界”中去,做到“在真正的
研究中把手弄脏”。他们认识到“站在行动者的角度看问题”的必要性
以及传记个案研究对于记录各类环境中社会成员主观性视角的优势。
在研究对象上,此一时期的芝加哥学派侧重于那些旨在描述个人“历
史、经历与态度”的生活史或社会大众的生平记录( 犫犻狅 犵 狉犪犿狊 ),而不是
那些在历史上或文学上具有雄心抱负之人所写的自传( 犛 狔 犿狅狀狅犾犲狑犻犮狕 ,
1944 )。肖( 犆犾犻犳犳狅狉犱犚.犛犺犪狑 )对青少年罪犯的生活史研究《杰克—洛勒:一
位犯罪少年自身的故事》( 犜犺犲犑犪犮犽犚狅犾犾犲狉 : 犃犇犲犾犻狀 狇 狌犲狀狋犅狅 狔 狊犗狑狀
犛狋狅狉 狔 ),成为这一时期传记研究的经典之作。
不过,此时的社会学家还只是把传记个案作为研究的资料来用,即
通 过 这 个 或 那 个 个 案,研 究 “存 于 生 命/生 活 ”之 中 的 普 遍 特 征
,
( 犛狋犪狀犾犲 狔1993 )。事实上,这些学者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实证主义的
影响,其目的在于从被研究者那里找到“客观的现实”,被研究者的主观
世界以“客观化的方式存在着”。尤其是,“他们所希望的还是一种追求
通则的科学( 狀狅犿犲狋犺犲狋犻犮狊犮犻犲狀犮犲 ),书面叙事不过是他们资料的来源而
已。他们并没有将叙事提升到今天的本体论地步”(成伯清, 2006 : 35 )。
研究者对于自己的角色身份、研究过程以及与被研究对象之间的互动
也缺少足够的反省。
与托马斯相比,米德开创的符号互动论对传记研究有着更大的影
响。符号互动论反对实证主义社会学轻视行动者主观能动性的社会结
构决定论,主张从社会行动者的角度看待社会事实。他认为,有关社会
世界的认识是通过参与具体的情景、参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得来的,
并且,他对人们所面对的问题的解释也是符号性的。在这里,理解世界
· 1 7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