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5 - 《社会》2014年第5期
P. 185

社会· 2014 · 5

   可以说,始于孔德的这种实证主义精神,成为塑造现代社会学的基本品
   质,它在日后又影响着社会学的健康发展。就社会学的基本范式而言,
   一方面,真正左右现代社会学的社会事实范式秉承了实证主义精神,另
   一方面,其他诸种范式尤其是社会行为范式其实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
   实证主义的影响(周晓虹, 2002 )。
       当然,这并不是说社会科学中不存在“人文主义”( 犺狌犿犪狀犻狊狋 )或“观
   念论 /主义”( 犻犱犲犪犾犻狊狋 )传统。狄尔泰对于传记的研究、韦伯的理解社会
   学、胡塞尔与舒茨的现象学、芝加哥学派的符号互动论等,都是潜在的
   资源( 犈狉犫犲狀 , 1998 ; 犚狅犫犲狉狋狊 , 2002 )。拉斯廷( 犚狌狊狋犻狀 , 2000 )将它们称为
   “科学至上主义的例外”。本文无意于一一追溯这些例外或传统,而是
   将目光聚焦到“传 记 研 究 ‘家 族’史 的 重 镇———芝 加 哥 学 派”( 犕犲狉狉犻犾犾
   犪狀犱犠犲狊狋 , 2009 : 4 )。正是在这里,诞生了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传记研究
   著作《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
       该书基于经验研究,利用了收集到的数百封波兰移民的书信以及
   大量的移民日记、回忆录,尤其是一位名为维兹纽斯基的青年长达 300
   页的传记(生活故事)。对托马斯与兹纳涅茨基而言,通过个人档案,可
   以分析移民面临的解组过程及其个人与家庭如何融入新的生活和新的
   文化。他们认为,通过自我与群体和社会的互动,个人档案能够帮助我
   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生活。“个人生活记录(越完整越好),是社会学完美
   的研究材料”,并且,
           如果社会科学不得不使用其他的资料去揭示全部的社会
       学问题,只是因为当时获得足够的这类资料存在实际困难,当
       然也是因为对所有个人材料进行有效的分析需要大量的工
       作,而后者对刻画社会群体的生活而言是必不可少的。事实
       上,我们能 够 很 明 显 地 看 到,即 便 对 于 描 述 单 一 的 社 会 信
       息———态度或价值,个人生活记录也能给我们提供最有效的路
       径。表现于一种孤立行为中的态度总易受到误解,但把同一个
       人的当前行为与过去行为联系起来进行理解,就会消除误解。
       只有不把研究局限于抽象的正式组织上,而是分析它对群体内
       各成员个人经历的呈现方式以及它对个人生活的影响,我们才
       能全面地理解一种社会制度。(转引自 犛 狔 犿狅狀狅犾犲狑犻犮狕 , 1944 )
       在普拉默( 犘犾狌犿犿犲狉 , 2001 : 40-41 )看 来,该书 首次对 “个人与 社

    · 1 7 8 ·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