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社会》2014年第1期
P. 67
社会· 2014 · 1
说明诉求背后的理由、价值和信念,以此说动“惺惺相惜”者加入抗争行
动并共同表达诉求。因此,阐明这些理由、价值和信念就成为动员者进
行框架化的主要任务。伴随着诉求的变化,抗争者在这两个阶段使用
的框架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在下面的分析中将看到,这样的变化是动
员者利用抗争情境中的重要变化所做的主动的、策略性的调整。
表 1 :反高铁运动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08 年底至 2009 年中) 第二阶段( 2009 年下旬至 2010 年初)
政策过程环节 高铁规划方案公共咨询期 高铁拨款方案立法会审议期
主要诉求 不迁不拆菜园村
其它诉求 调整高铁路线 反高铁、停拨款
抗争重点 保菜园村 反高铁保菜园村
2009 年 4 月,在街头摆摊收集反对 2009 年 10 月 8 日,“千人怒撑菜园村”
签名 2009 年 11 月 29 日,“ 11 · 29 反高铁
2009 年 5 月 1 日,参加“ 5 · 1 ”游行 停拨款”大游行
主要行动 2009 年 5 月 31 日 起,组 织 菜 园 村 2010 年 1 月 5-8 日,“ 80 后”反高铁
导赏团 青年“五区苦行”
2009 年 6 月 14 日至 29 日,在街头 2010 年 1 月 8 日,“反 高 铁 · 停 拨 款
摆摊收集反对签名 全民 犅犐犌 爆立法会”
“菜园村 关 注 组”(村 民 为 主 要 成
“ 菜园村关注组”
员)
“ 菜园村支援组”
主要行动者 “菜园村支援组”(由为数不多的非
村民社会运动领袖和积极分子 “ 反高铁·停拨款大联盟”
“‘ 80 后’反高铁青年”
组成)
上文提及,第一阶段的抗争主要围绕菜园村的拆迁问题展开,抗争
者提出“不迁不拆”菜园村的诉求,那么,他们通过什么框架动员公众帮
助其共同争取诉求?
在第一阶段的抗争中,抗争者的行动力不足,他们组织了数场运
动,但规模和曝光度都相当有限。 4 在缺乏组织力量和网络资源的情况
下,抗争者着重于通过多种信息传播途径对潜在的参与者进行话语动
员。抗争者采取的策略是,“以民间报道推进事件,由此制造讨论的框
架”,用“行动配合资讯,才可起到漩涡效应”。 5 主流媒体虽是一个重要
的信息传播载体,但在运动开始之初,主流媒体并不关注和同情菜园村
的抗争。抗争者于是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传播有关抗争的基本信
息,表达这场运动所反对及追求的价值:( 1 )民间报道平台,主要指“独
4. 如,抗争者在 2009 年 4 月和 6 月分别在街头发起签名反对高铁规划·保菜园村的运动,
虽收集到不少签名,但依然未能引起大众的关注。
5 参见: 犛狋犲狏犲犜犪狀 犵 ,“将抗争变成事业———朱凯迪”,《壹周刊》第 1105 期, 2011-05-12 。
.
· 6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