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4 - 《社会》2014年第1期
P. 134

农民工维权意愿的影响模式研究


   动 (郑广怀, 2007 )。外出务工过程中的维权经历对于农民工的维权意
   识无疑会产生直接影响,且成功或失败的维权经历对农民工维权意识
   的影响可能差别很大,成功的维权经历会增强他们的维权意识,而失败
   的维权经历有可能削弱他们的维权意愿。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外出务
   工时间与年龄及更换工作次数具有较强的共线性,本研究对务工资历
   考察的重点在于更换工作次数、工作职位与成功维权经历等变量。
       在城乡二元体制下,进城农民工的劳动与生活缺乏正式的制度性
   保障,对亲友、同乡、同事这些社会网络有更大的依赖性。近年来的一
   些经验研究都证明了社会网络对农民工求职、升迁和融入城市生活等
   的重要 性 (李 培 林, 1996 ;刘 林 平, 2001 ;翟 学 伟, 2003 )。 林 南 ( 犔犻狀 ,
   2001 )把嵌入个人社会网络之中的资源叫做社会资源,它不是个人拥有
   的东西,而是个人通过其直接或间接的社会联系而从他人那里汲取的
   资源。科尔曼( 犆狅犾犲犿犪狀 , 1988 )指出,社会资本存在于社会关系网中,
   个人参与的社会团体越多,社会网络规模越大,社会资本也越丰富。社
   会网络理论表明,单纯网络规模并不能说明社会网络的个人效用,还要
   看网络的质量,包括强关系与弱关系( 犌狉犪狀狅狏犲狋狋犲狉 , 1973 )和结构洞(伯
   特, 2008 )等。蔡禾等( 2009 )发现,网络规模对农民工参加利益抗争行
   为有正向影响,即在打工地的朋友越多,则参加利益抗争行为的程度越
   高;农民工是否参加企业同乡会对参加利益抗争行为的影响则不显著。
   刘林平等( 2011 )有相反的发现,“工作车间有老乡的农民工的精神健康
   状况会更差”(刘林平、郑广怀、孙中伟, 2011 )。可见,目前关于社会网
   络与农民工城市生活的研究尚缺乏深入性和系统性,一些基本命题仍
   然需要经验验证。基于上述理论与经验研究,我们提出:
       假设 2犪 :更换工作次数越多的农民工,维权意愿越强。
       假设 2犫 :工作职位越高的农民工,维权意愿越强。
       假设 2犮 :维权经历评价越积极的农民工,维权意愿越强。
       假设 2犱 :参加各种社团或组织数量越多的农民工,维权意愿越强。
       (三)单位特征与研究假设
       政治过程理论与资源动员理论都强调社会运动和革命是一个过
   程,运动参与者参与社会运动的动机是出于利益和理性的选择,组织和
   社会网络是社会运动动员的关键,资源和政治机会在社会运动的发起
   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赵鼎新, 2006 : 182-183 )。但政治过程理论更

                                                          · 1 2 7 ·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