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社会》2014年第1期
P. 131
社会· 2014 · 1
感、社会资本、企业制度环境等三个维度建构了农民工利益抗争行为的
影响模式;刘林平、郑广怀、孙中伟( 2011 )则从劳动权益状况、劳动条
件、社会网络等三个维度分析了影响农民工精神健康的因素。本文关
于农民工维权意愿影响因素的讨论也将涉及个人背景特征、外出及工
作情况、维权经历与企业特征等测量维度。基于相关理论,笔者把上述
维度重新整合,将一些变量(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工资等)作为
控制变量,其余变量组合为同期群(年龄、法律认知水平等)、务工资历
(工作流动、工作职位、维权经验、社会资本等)与企业特征(单位性质、
单位管理制度化水平等)三个维度。需要说明两点:其一,未把单位规
模作为单位特征的考察维度,这与绝大多数的研究不同(谭深, 2003 ;刘
林平、郑广怀、孙中伟, 2011 ;斯格特, 2002 )。相关研究皆把单位规模视
为测量单位管理规范化的指标。笔者认为,对于同类型企业,从单位规
模考察其管理制度化水平是有意义的;反之,则意义不大。其二,提出
同期群的测量维度。本研究关注农民工群体内部的结构性分化对农民
工维权意愿的影响。目前,关于农民工的“代际”划分普遍采用“新生代
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的二分法。实际上,这种以 1980 年为界区分
“传统”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的两分法过于粗略,不足以准确把握
农民工因年龄形成的结构性差异。本文在传统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
基础上,引入生命历程理论中的同期群概念。同期群( 犮狅犺狅狉狋 )指同一
年代出生的一群人,可理解为由年龄近似者构成的阶层。因为每代人
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相似,经历了相同的社会历史事件,因而展
现 出 相 似 的 性 格 特 征 (佟 新, 2010 : 163 ;埃 尔 德, 2002 : 421 ; 犚 狔 犱犲狉 ,
,
1965 ; 犚犻犾犲 狔 犲狋犪犾 , 1972 )。因此,同期群人口在社会变迁的研究中具
有特殊意义,引入同期群概念,利于总结和把握各同期群的特征,便于
同期群间的比较,而且不影响传统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的划分。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说
国内外关于中国农民工维权抗争的研究基本上是从社会运动与集
体行为理论中汲取资源。按时间顺序,集体行动与社会运动研究的理
论范式可归结为三种:古典理论范式( 犛犿犲犾狊犲狉 , 1962 ; 犌狌狉狉 , 1970 )、主流
理论范式和新社会运动理论范式( 犜狅狌狉犪犻狀犲 , 1971 ; 犎犪犫犲狉犿犪狊 , 1975 )。
其中,主流理论范式以资源动员理论( 犕犮犆犪狉狋犺 狔犪狀犱犣犪犾犱 , 1973 )和政治
· 1 2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