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社会》2013年第6期
P. 82
神话叙事:灾难心理重建的本土经验
(四)心理弹性促进之文化实践的远期效果
表 6 显示了通过对受访父母和当地小学教师利用《儿童心理弹性
复原行为表现观察记录表》对儿童参与“神话叙事交流文化实践”活动
前与干预实施一年后所观察到的心理弹性变化情况的分析。数据显
示,通过参与乡村背景的各种儿童康复的心理文化实践活动,羌族儿童
心理弹性复原出现了非常显著的可持续性效果( 95%犆犐=0.68 , 2.56 ,
狆< 0.001 ),而处于自然恢复状态(包括参与极其有限的心理咨询活
动)的 对 照 组 儿 童 却 没 有 表 现 出 这 一 变 化 趋 势 ( 95%犆犐= -0.36 ,
1.38 , 狀.狊. )。可以看出,干预组的儿童在“活跃与灵活性”、“学习生活
的进步情况”、“注意力程度”、“语言活跃性”四个方面的弹性特征的改
善与提升尤其突出,其他大多数特征也有明显进步,但“快乐感”方面仅
狆<0.05 )。这个发现再一
仅显示出轻微提升 ( 95%犆犐=0.43 , 1.41 ,
次说明,受大灾难影响的儿童其内心快乐感的恢复比估计的要更困难、
更不容易。而对于非项目干预对照组中的儿童,他们在同一时间内除
了“合作态度”( 95%犆犐=0.46 , 1.88 ,
狆< 0.01 )、“活跃与灵活性”( 95%
犆犐=0.42 , 1.32 , 狆
狆< 0.05 )、“语言活跃性”( 95%犆犐=0.40 , 1.27 , <
0.05 )这三个方面显示出了逐步自然复原的良好表现外,其他方面的复
原变化均不显著。进程最为缓慢的方面仍旧是“快乐感”,统计显示几乎
没有明显的改善 ( 95%犆犐=-0.03 , 0.27 , 狀.狊. )。
三、利用本土文化经验:我们学到了什么?
作为推动羌寨儿童规模化灾后心理创伤康复的传统文本策略实
践,本研究至少可以从以下视角对传统道德社区共同体语境中心理创
伤之文化应对的新议题提供见解。
(一)语境与文本
本文关注的中心不是神话,而是神话作为地方性传统知识文本实
践对于促进心理健康的意义。西方临床心理学以及基于认知心理学和
精神分析的心理创伤辅导治疗技术在与非西方社会的对话中,一直存
在知识文本与本土语境的关系问题。跨文化心理学与人类学注意到,
在不鼓励公开流露内心悲伤情绪,亦不习惯直白的口头交流的“高语
境”( 犺犻 犵 犺犮狅狀狋犲狓狋 )非西方传统社会中,人们通常更注意思想、情感、信
念表达的集体倾向的语境氛围与习俗规范,并且更倾向于从自己的文
· 7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