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社会》2013年第6期
P. 135
社会· 2013 · 6
等级地位较高的女性受到的歧视逐渐加重;非国有部门因为远离再分
配中心,受到的性别歧视严重。豪泽和谢宇( 犎犪狌狊犲狉犪狀犱犡犻犲 , 2005 )使
用 1988 年和 1995 年全国城镇居民户抽样调查数据分析表明,经济改
革以来,表现在收入性别差距方面的不平等显著扩大,并认为市场化是
导致性别不平等加剧的主要原因。第二种观点认为,市场带来竞争机
制,性别等先赋因素的作用在减弱,所以市场化会减少性别歧视。李春
玲和李实( 2008 )的分析结果表明,市场竞争机制的完善会缩小收入性
别差距,从而降低性别不平等程度。郝大海和李路路( 2006 )采用 2003
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资料数据得出的结果是:市场化水平的提高缩小
了男女收入差异。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市场化与性别平等之间没有直
接关系。边燕杰和舒晓灵等( 犛犺狌犪狀犱犅犻犪狀 , 2002 , 2003 ; 犅犻犪狀 , 犲狋犪犾. ,
2000 )基于 1988 年和 1995 年全国城镇居民户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认
为,女性相对于男性的经济社会地位没有显著的趋势性变化,即性别平
等与 市 场 化 程 度 没 有 关 联。 周 雪 光 等 ( 犣犺狅狌 , 犲狋犪犾. , 1997 ; 犣犺狅狌 ,
2000 )的研究结果表明,性别不平等有其自身逻辑,市场化改革对其影
响是非直接和不确定的。吴愈晓和吴晓刚( 2009 )利用 2003 年“中国综
合社会调查”数据和 2000 年人口普查数据最详细的职业信息进行分
析,否定了市场化会增加性别歧视的观点。
综上所述,本文将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是:职业性别隔离是测度性
别不平等的重要指标,随着中国市场化转型,职业性别垂直隔离会有怎
样的变化。由于中国市场转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同经济部门在市场
化程度上的不均衡———非国有部门(体制外)的市场化程度比国有部
门(体制内)高。我们假定这种部门的差异性特征反映的是市场化水
平的差异,因此,对比职业的性别隔离的影响在国有与非国有部门之间
(或体制内外)的差异,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市场化与性别歧视之间的关
联(吴愈晓、吴晓刚, 2009 )。因此,本文提出:
假设 2 :体制外的女性较体制内的女性更少进入等级较高的岗位。
假设 3 :体制外的女性较体制内的女性更多进入等级较高的岗位。
假设 4 :体制外和体制内女性进入等级较高岗位的程度没有差异。
三、数据及变量
本文的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于 2009 年 6-10 月在全国八大城市进
· 1 2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