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社会》2013年第6期
P. 131

社会· 2013 · 6

   合经济地位上的差异。
       这种职业性别隔离现象在各个国家中普遍存在。格罗斯( 犌狉狅狊狊 ,
   1968 )最早提出职业性别隔离( 狅犮犮狌 狆 犪狋犻狅狀犪犾 犵 犲狀犱犲狉狊犲 犵 狉犲 犵 犪狋犻狅狀 )这一概
   念,指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因为性别差异而被分配到不同类型的职
   业中,从事不同性质的工作。职业性别隔离关注为何那些职业声望、技
   术要求和收入水平较高的职业中男性较为集中,而女性却鲜有涉足?
   安克( 犃狀犽犲狉 , 1997 )将 职 业性 别隔 离分 为两类,即 水 平 隔 离 和 垂 直 隔
   离,前者指男性和女性在不同职业类别中的分布,如女性多为护士、保
   姆或幼儿园教师,而男性多为医生、卡车司机;后者则指在相同职业中,
   男女分布可能表现为某个性别总是处于较高级别或水平,例如,男性更
   可能成为生产管理人员,而女性更可能是生产工人。
       西方学者发现,西方劳动力市场中存在严重的职业性别隔离现象,
   广大女性劳动力集中在低收入和低声望的职业类别中。职业的性别隔
   离也是影响两性收入不平等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在西方学
   术界,职业的性别隔离程度已成为衡量劳动力性别不平等的主要指标
   之一( 犚犲狊犽犻狀犪狀犱犚狅狅狊 , 1990 ; 犌狅犾犱犻狀 , 1990 ; 犚犲狊犽犻狀 , 1993 ; 犃狀犽犲狉 , 1998 ;
                    ,
   犆犺犪狉犾犲狊犪狀犱犌狉狌狊犽 狔2004 ; 犕犪狉犻狀犻 , 1989 ; 犈狀 犵 犾犪狀犱 , 1992 ; 犘犲狋犲狉狊狅狀犪狀犱
   犕狅狉 犵 犪狀 , 1995 )。
       当前,职业性别隔离这一现象也受到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主
   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职业性别隔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蔡禾、吴小
   平, 2002 ; 犛犺狌 , 2005 ;易定红、廖少宏, 2005 ;吴愈晓、吴晓刚, 2008 ;李春玲、
   李实, 2009 );二是职业性别隔离与性别收入差异( 犛犺狌犪狀犱犅犻犪狀 , 2003 ;吴
   愈晓、吴晓刚, 2009 ; 犘犪狉犻狊犺犪狀犱犅狌狊狊犲 , 2000 ; 犛犺狌 , 2005 );三是职业性别隔
   离的影响因素分析(吴愈晓、吴晓刚, 2008 ;童梅, 2012 )。这些研究显示,
   中国劳动力市场也存在性别隔离,是导致性别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于职业性别隔离的原因,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给予不同的解释。
   社会学家 认 为,性 别 角 色 社 会 化 是 导 致 职 业 性 别 隔 离 的 主 要 原 因
   ( 犕犪狉犻狀犻犪狀犱犅狉犻狀狋狅狀 , 1984 ; 犑犪犮狅犫狊 , 1989 ; 犕犪狉犻狀犻犪狀犱犉犪狀 , 1997 )。由于
   我们身处的社会文化对于两性角色的认知和定位存在差异,因此,社会
   通过一整套系统和机制对男女两性进行社会教化,使他们分别习得不
   同的社会性别规范,并表现出与社会规范要求相一致的性别角色特征。
   在社会教化过程中,男女两性在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等方面逐渐产生差

    · 1 2 4 ·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