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社会》2013年第6期
P. 13
社会· 2013 · 6
施,个体在各个层面上失去了与传统的纽带关系,由此造成的局面是:
个体完全以一种抽象的自由和平等原则被纳入到了社会统一体中。
在这种大一统的理想指引下,对传统社会纽带的革除却又不得不
面临一个意外后果:由于缺乏新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连接个体的社会纽
带,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散沙状态。这种情况引起了很多思想家的担
忧。皮埃尔·勒鲁( 犘犻犲狉狉犲犔犲狉狅狌狓 )(转引自罗桑瓦龙, 2012 : 119 , 120 )
就曾警告道,“社会一盘散沙,因为人与人之间被拆散了,因为没有纽带
把他们联系起来,因为所有人都是外人”,以至于“社会蜕变成了一堆自
私的集合,它不是一个整体,而只是由相互分割的成员们组成的一具尸
身”。尤其是到了 19 世纪初,社会甚至呈现出了分崩离析的景象。在
这种背景下,作为当时各种盛行的“主义”之一的“个人主义”的提法开
始出现。 6 因此, 19 世纪初,特别是在经历了激进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
之后,诸多思想家开始反思这种源自自然权利学说的个人主义,并开始
思考如何应对这种个人主义、重建秩序和实现社会团结。
海沃德( 犎犪 狔 狑犪狉犱 , 1959 、 1963 )曾指出, 19 世纪初出现团结( 狊狅犾犻犱犪狉犻狋 狔 )
的各种思想形态,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的重要思想家,比如德迈斯特、
巴郎什、圣西门、傅立叶、勒鲁、孔德,以及盖得、富耶、涂尔干,等等。所
以,尼斯比特( 犖犻狊犫犲狋 , 1943 : 156 )认为,从一开始社会学所关注的核心
就是社会团体。在这个意义上,团体组织就承载着整个 19 世纪社会思
想过程。按照罗桑瓦龙( 2012 : 141-142 )的介绍,最初被认为是与个人
主义相对立的协会,而到了 19 世纪 20 年代,开始被认为是“一种可供
选择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模式’”,此外还被视作“一种行动和捍卫自由
的方式,一种对其他个人基本自由起加强和补充作用的行动工具”。然
而,恢复协会和重建中间体的设想,却因为工人运动的兴起,以及人们
对“国中之国”的疑虑,在整个 19 世纪都未曾得到确立。 7
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反映出自卢梭以来逐渐演变而成的这种
个人主义,使人们对自由和平等的基本理解在现实中遇到了困境。比
如,如魏文一 8 所讨论的,整个 19 世纪法国的政治处在不断的“自我革
命的状态”。用涂尔干的话说,在不断追求自由的过程中,“他们把原本
6. 这种个人主义就是涂尔干所说的抽象的个人主义,下文将详细讨论。
7. 实际上,只有到了 1901 年,结社权才得到完全承认。
8. 魏文一 .2010. 涂尔干社会理论中的国家观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论文。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