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社会》2013年第5期
P. 14

公民身份认同:一个新研究领域的形成理路


              ( 狀狅狀犻狀狊狋狉狌犿犲狀狋犪犾 ),强调身份和集体认同对个人行为的深刻影响。例
              如,有学者把关系到“我是谁?”这个问题的个人认同区别于关系到“我
              们是谁?”的社会认同,认为其是个人自尊或尊严的起源,并进一步将社
              会认同区分为类型认同与角色认同。 4 但个体认同与社会认同的关系
              不是彼此割裂的,正如泰勒( 2008 : 37 )所指出的,“认同问题往往被人们
              表述为‘我是谁’…… 而理解这个问题是理解‘我们是谁?’的关键所
              在”。不仅如此, 犻犱犲狀狋犻狋 狔    还是群体成员归属的一种自我或他人构建,因
              此它可以分为主观维度———即认同和客观维度———即身份。主观维度
              是对自我意义的心理感知和判断,客观维度是有关自我如何被他人构
              想的,换言之,客观上的身份是他人据于某种生物学或社会事实构建出
              来的自我。 5 主观的认同与客观的身份构建之间存在着紧密关联,一方
              面,不仅个体对外界赋予的各种身份意义进行自我感知、自我选择、自
              我构想与判断,由此形成主观认同与客观身份之间的或一致或错位或
              冲突;另一方面,个体在主观上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与行为以适应所属
              的社会群体和环境,相应地,这种调整也改变着群体外的评价与制度构
              建(米德, 2005 : 136 )。
                  虽然学 术 界 对 认 同 概 念 有 诸 多 界 定 和 不 同 的 划 分 方 法 (比 如
             犅狉犲狑犲狉犪狀犱犌犪狉犱狀犲狉 , 1996 ), 6 但卡斯特( 2003 : 3 )关于认同概念的界定
              及其类型学划分对理解公民身份认同概念的内在分形更有说服力。在
              他看来,认同是社会行动者构建意义的来源,是行动者面临外来压力和
              矛盾的来源,行动者的外在“身份”可以通过制度安排和社会舆论来产
              生,但只有行动者内化这种“身份”并在此过程中建构意义,才能视为认
              同。而意义是由行动者跨时空并自我维系的原初认同所建构的,而“认


             4.犉犲犪狉狅狀 , 犑犪犿犲狊.1999. “ 犠犺犪狋犻狊犐犱犲狀狋犻狋 狔 ( 犃狊 犠犲 犖狅狑 犝狊犲狋犺犲 犠狅狉犱 )?” 犝狀 狆 狌犫犾犻狊犺犲犱
             犿犪狀狌狊犮狉犻 狆 狋.犛狋犪狀犳狅狉犱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 狔 , 犛狋犪狀犳狅狉犱 , 犆犪犾犻犳. , 犖狅狏犲犿犫犲狉.
             5. 因此, 犻犱犲狀狋犻狋 狔 在汉语界可以译为心理学意义上的”认同“,也可译为社会学意义上的“身
              份”。其差异表现在,当社会行动者(个体或群体)在心理层面上对归属某群体、组织或阶层等
              范畴的自我构想和自我构建,就是“认同”;当他人据于某种生物学(如种族)或社会事实(如职
              业)对某一个体或群体进行符码化的象征构建,以此区别其他群体范畴,就是“身份”。二者有
              着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由此,公民身份认同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社会个体对外在赋予的政治
              共同体成员身份的一种自我评估、构想与构建。
             6.犔犪犻狋犻狀 , 犇犪狏犻犱犪狀犱 犓犪狀犮犺犪狀犆犺犪狀犱狉犪.2002.犃 犆狅狀狊狋狉狌犮狋犻狏犻狊狋犉狉犪犿犲狑狅狉犽犳 狅狉犜犺犻狀犽犻狀 犵
             犃犫狅狌狋犐犱犲狀狋犻狋 狔犆犺犪狀 犵 犲.犛狋犪狀犳狅狉犱 : 犔犐犆犈犘5犆狅狀犳犲狉犲狀犮犲犪狋犛狋犪狀犳狅狉犱犝狀犻狏犲狉狊犻狋 狔 .

                                                                      · 7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