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社会》2013年第4期
P. 74
一般信任模式的跨部门差异及其中介机制
包括组织或参与各类政治活动以及与不同政府部门频繁互动。通过这
些实践,公共部门中的个体也就更有机会培养自身的政治技能,例如对
相关政策或决策过程的熟悉程度及其驾驭能力等。鉴于此,公共部门
中个体的平均内在政治效能感应当强于私有部门,从而有更高的政治
参与可能性。除了主观的内在政治效能感以外,公共部门中的个体更
高程度的政治参与度也会体现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在当代中国社
会,城市居民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是社区选举,即通过参与当地社区自
治管理机构的选举活动来参与政治活动(郭圣莉, 2010 ;李辉, 2008 ;熊
易寒, 2008 )。因此,本文认为公共部门的个体可能比私有部门的个体
有更高的社区选举参与度。这一假设的提出既基于前述公共部门所具
有的更高的内在政治效能感,也基于当代中国城市基层选举所带有的
强烈的政府主导性。不少关于城市社区的实证研究都指出了城市基层
选举所具有的“自上而下”的特征,其中地方政府(如街道)的强力介入
意味着地方选举往往会采取一种公共部门的政治逻辑。与此同时,针
对社区选举中“积极分子”的研究也指出,社区内那些积极投身于社区
选举的人存在诸如“荣誉”、“政治关怀”等诉求,“对那些习惯于体制内
组织化生活的人来说,社区在很大程度上是单位的替代品”(郭圣莉,
2010 : 85-86 )。结合上述讨论,本文提出:
假设 2 :身处公共部门的个体有可能因为具有较高的政治参与度
而呈现出更高的一般信任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基于西方社会的研究更侧重于分析个体如何在自
愿性的社会团体中培养内在政治效能感(例如 犘狌狋狀犪犿 , 1993 )。但是,
由于目前中国类似的基于横向联系的自愿性社会组织发展得并不是十
分成熟,它对个体政治参与度的促进作用仍十分有限。比较而言,虽然
公共部门的制度逻辑按照倪志伟等人的分析更多的是基于一种纵向垂
直性的政治资本,但是这种政治资本本身却依旧能够有助于提高彼芒
特所强调的政治体验水平、政治技能培养以及政治话语的熟悉程度,从
而提高个人的内在政治效能感,提升潜在的政治参与度。
除了政治参与,相对剥夺感是另外一个中介于工作部门与一般信
任之间的潜在的变量。根据罗西曼( 犚狌狀犮犻犿犪狀 , 1966 )的经典定义,相
对剥夺感是指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的一种心理状态:( 1 )某个个体没有
犡 ,( 2 )他/她看到其他个人拥有 犡 ,( 3 )他/她也希望拥有 犡 ,( 4 )他/她
· 6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