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社会》2013年第4期
P. 71
社会· 2013 · 4
对其成员的影响并不完全局限于生活机会层面。相反,制度背景的社
会效果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其中必然包涵它对人们的基本态度、价
值观和生活方 式 等 诸 多 方 面 的 影 响。例 如,什 托 姆 普 卡 ( 犛狕狋狅犿 狆 犽犪 ,
1999 )就认为,相比于收入、入学机会这样的“硬变量”,个体的生活方
式、对他人的信任水平这样的“软变量”在社会学领域内的重要性已经
越发凸显。因此,这些“软变量”也应当是制度分析需要考察的对象。
本文即尝试从“软变量”分析入手,讨论身处市场机制和国家再分配机
制中的不同个体在一般信任水平上的差异。
当然,任何一种制度都是通过某些具体的社会设置来体现其影响
力的。以往研究者大多是通过分析不同的雇佣部门来探索制度环境的
影响(参见 犖犲犲犪狀犱犆犪狅 , 2005 )。具体而言,在当代中国,有两种不同
的雇佣部门近似地对应于两种不同的制度环境:私有部门和公共部门。
对应于市场机制的是私有化的雇佣部门,即私有部门,其中比较有代表
性的是跨国公司、私营企业等。在私有部门中,基本的制度规则是市场
交换。因此,在私有部门工作的人,其主要社会联系往往集中于市场中
的不同参与者,如客户、供应商等。这样形成的社会关系带有“水平化”
( 犺狅狉犻狕狅狀狋犪犾 )的特征。在市场上,个人的生活机会主要取决于个体应对
市场变化的能力,这导致私有部门中的个体对市场波动非常敏感(如随
时会有被解雇的危机)。
与国家再分配体制相对应的雇佣部门是公共部门。与私有部门相
比,公共部门的界定比较模糊 ( 犕犪狉犻狀犪犽犻狊 , 1994 )。在中国社会,公共部
门一般是指这样一些组织和机构:它们为普通市民提供公共产品和服
务,并通过政府财政得到相应的经济支持,因此和政府有着直接的联系
( 犆狅狅犽犲 , 2004 )。德莫格等人( 犇犲犿狌狉 犵 犲狉犲狋犪犾. , 2012 )在研究当代中国
社会公共部门和私有部门之间收入差异的时候认为,公共部门包括党
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本文基本接受德莫格等人的划分,但在
他们所建立的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国有企业单独拿出来进行分析。
这是因为,国有企业彼此之间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一方面,很多国
有企业保留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再分配特征,因此将其划分为公共部门
是合理的;但是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不少国有企业丧失了过去政府的
财政支持,转而成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因此也被纳入到市场体制之下,
即使它们保留了名义上的国企身份( 犖犲犲犪狀犱犗 狆狆 犲狉 , 2007 )。所以,我
· 6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