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7 - 《社会》2013年第3期
P. 147
社会· 2013 · 3
街坊不仅提出了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拆迁安置和补偿问题,还开始
意识到恩宁路拆迁中蕴含的城市文化保育议题,从而将自己的利益与
城市文化保育的公共议题相联系;同时,这些新闻报道所挖掘的城市文
化保育的相关议题在媒体、居民和公众参与者之间彼此不断扩散和强
化,构成了激发潜在参与者的重要基础。
恩宁路改造事件中所蕴含的城市文化保育的公共议题首先为媒体
所发掘,在这些新闻报道中,恩宁路改造不仅关涉恩宁路居民的切身利
益,还与广州的城市记忆、城市文化认同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有关恩宁
路的报道中,《新快报》是参与时间最长、报道最深入、影响最大的媒体。
2007 年 11 月,《新快报》推出了“看旧城改造与文化传承之广州”系列
报道,由“猎德遗憾”、“沙面困境”、“广州检讨”三个系列共 13 篇文章组
成。在“广州检讨”中,首次提出恩宁路改造应规划先行,并要引入公众
参与。接着,《新快报》进一步聚焦恩宁路改造,刊发了《恩宁路骑楼街
大部分要拆? 》的报道和广州美术学院李公明教授题为《拆除骑楼,有关
部门为何敢出尔反尔》的文章,表达了对拆骑楼的质疑和反对。 2
2010 年 1 月 6 日、 1 月 7 日、 2 月 4 日,《新快报》又以“最后的恩宁
路”为主题,用大量图片对恩宁路现状进行了三次系列报道,引发了更
为广泛的公众关注。据《新快报》深读新闻部主任何姗回忆,当时《新快
报》邀请了时任广州市旧城改造专家顾问团的成员广州大学岭南建筑
研究所汤国华教授到恩宁路寻访老房子。
汤教授与我们在恩宁路的一幢幢房子前细细察看、鉴别,
他点评着它们的建筑风格、材质、工艺等,建筑的精美与成片
的废墟形成的反差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那段时间,每次
脑子里浮现起当时的画面,我都会落泪。也是从那一刻起,我
对我们的历史文化有着强烈的伤逝之情。我是广州人,以前
很少讲粤语,但从那时起,我又开始讲了。 3
此后,《新快报》用三期刊登了恩宁路影像照片,“也是从那时起,恩
宁路成了‘拆迁主题公园’,大学建筑系老师带着学生来进行抢救性勘
测,市民、拍客到这里拍照留影,一些国外的艺术家也跑到恩宁路进行行
2. 参见:石勇,《恩宁路是政府、媒体、民意良性互动的标本》,载于《新快报》 2007 年 7 月 13 日。
3. 参见:邓毅富,《〈新快报〉恩宁路系列报道,穷追五年终成正果》,载于《羊城晚报》 2011 年 7
月 1 日。
· 1 4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