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社会》2013年第2期
P. 65

社会· 2013 · 2

              后期开始直到兰克,成为德国历史主义的基础之一(伊格尔斯, 2006 :
             86 、 109 )。
                  正如卡西尔( 1999 : 333 )在《国家的神话》一书中指出,黑格尔把“国
              家”视为最高的存在、最普遍的真、最完善的实在,这是之前的政治理论
              从未出现过的。黑格尔甚至首次表达了这样的观念,即每一个历史时
              期,都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民族,是世界精神的代表,这个民族有权统
              治一切其他的民族。这就为后来的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做了理论上
              的准备。不过,卡西尔( 1999 : 335-336 )也指出,黑格尔的国家学说和
              现代极权主义国家理论还是有所不同,因为在体现了国家的客观精神
              之上,还存在一个更高阶段,它不应压制其他的精神力量,而是承认它
              们、给它们以自由,完全显示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差异性,此即个体
              主义的极度发达。
                  也就是说,民族精神并非一开始就与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作为文
              化的内核,它有自己的神话依据并以其为追求,通常会演变为民族文化
              的一部分。国家也有自己的神话来源,最初正如卡西尔( 1999 : 74 )所说
              的那样,它是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开始获得独立的政治意义,因此关于
              国 家 的 思 考 实 际 上 是 从 政 治 学 而 非 希 腊 人 的 自 然 观 念 来 重 新 理 解
              “人”,这也奠定了国家理性学说的基点。而黑格尔国家学说的结果,则
              是支持“国家”占有了民族精神的神话源头,这才导致“民族精神”一词
              的衰败。
                  陶云逵对文化的理解在概念源头上更接近赫尔德。陈永龄和王晓
              义对“文化传播论”以及陶云逵的批评,其实没有认识到陶云逵的讨论
              并非从黑格尔之后的民族国家概念出发、以民族为基点,而是以文化为
              基础的。
                  陶云逵在 1943 年左右完成的“文化论四篇”当属他最重要的理论
              作品。这四篇文章分别是“文化的本质”、“文化的属性”、“个人在文化
              中的参预”和“社会与文化性质及其研究方法”,其中后两篇是在他去世
              后才发表的。
                  “ 文化的属性”讨论的是文化的形式、创造、意义及价值,并关注形
              式创造与意义价值之间的关系;“文化的本质”讨论的是文化作为观念
              图式如何与外在勾连起来,也即内在于个体的观念如何得以表达的问
              题;“个人在文化中的参预”提出文化的内核这一概念,以此来思考个体

              · 5 8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