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7 - 《社会》2013年第1期
P. 237
社会· 2013 · 1
式”的文学描述性争议之中,从而得到了学术共同体的认同。这种注释
在《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中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1 )作为一种正文中
的话语推测或陈述,即在被观察者的基础上所展开的进一步的话语解
释;( 2 )作为一种学理性质的理论阐述。这种方式的目的在于从更深的
层面分析当时的背景及其蕴含的学术解释。
可见,这种文本成型前后的手法也影响了《村庄审判史中的道德与
政治》一书,两者间的细微差别就在于:( 1 )将文本中的谋篇技巧稍微做
了转换,在《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中,故事是前后衔接的串联,而《村庄
审判史中的道德与政治》却是相同主题的不同故事组合;( 2 )前者的话
语性解释和学理性解释是集中置于文本的后面,而后者却是夹杂在同
一主题内的不同的行文片段里。
这种研究手法,在《“气”与抗争政治》中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即其采
用的文本前手法不再是沿用以往的蹲点参与方式,而是文献处理法,
“ 本书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个案比较分析法,并以文献研究法做补
充”,但这些个案并不是为本书而作的专题调查,它们是以往研究主题
的再现(应星, 2011 : 21 )。值得揣摩的是,作者已经暗示在文本成型前
后所使用的两种方法。因此,对于文本前手法,他采用的文献法主要集
中在两个领域的资料上:( 1 )作为核心概念“气”的构建文本,他在详细
考察中国传统文化论述的同时,不断结合西方的文献资料进行辨析和
综合,形成了统摄本书的两个关键性概念———“气”和“气场”;( 2 )在文
本成型前需要涉及的一些案例上,他将其以往搜集的调查资料,为本书
的写作做了精细的筛选。当然,文献处理法并不是这本著作成型前的
唯一方法,只不过在《“气”与抗争政治》中,他更多地将文献处理法作为
文本成型前的核心手法而运用。
另外,我们还应关注他所采用的文本中手法。虽然作者将其称为
个案比较分析法,实际上他仍深受“个案拓展法”的影响。所谓个案拓
展法,是布洛维在其研究体验上,对曼彻斯特学派民族志方法的提炼和
深化,其“目的就是从‘特殊’中抽取‘一般’,从‘微观’移动到‘宏观’,并将
,
现在和过去建立连接以预测未来”( 犅狌狉犪狑狅 狔1998 : 5 )。布洛维明确反对
传统的单一实证科学研究模式,他认为卡茨( 犓犪狋狕 , 1993 : 127-148 )经典
,
,
,
的 4犚 原则( 犪狏狅犻犱狉犲犪犮狋犻狏犻狋 狔狉犲犾犻犪犫犻犾犻狋 狔狉犲 狆 犾犻犮犪犫犻犾犻狋 狔狉犲 狆 狉犲狊犲狀狋犪狋犻狏犲狀犲狊狊 )代
表了实证科学研究中四种约定俗成的信条。实际上,社会科学的发展
· 2 3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