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9 - 《社会》2013年第1期
P. 149

社会· 2013 · 1

   梅( 2010 )却认为焦虑是有积极意义的,他也承认焦虑具有消极一面,甚
   至认为焦虑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但是,“我们的生存之道……就是面
   对焦虑”,“有焦虑便有活力……焦虑促进了创造力与智识。”(梅, 2010 :
   1-2 )梅的这些观点是针对正常焦虑而言的,其隐含的逻辑链是“焦虑
   → 压力 → 努力”,焦虑的积极意义关键在于焦虑能否转化为压力或努
   力,或者说焦虑的积极意义在于人们应对焦虑的方式,如果人们在焦虑
   面前退缩,焦虑的积极意义就无从体现。
       焦虑对于社会是否具有积极意义?从相关文献可以看到,社会历
   史现象被解释为是对由社会变革而产生的焦虑的反应,其前提是“变
   化”导致了焦虑,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甚至是破坏性的结果。但是,亨特
   ( 犎狌狀狋 , 1999 )认为,焦虑是对社会变革的反应,但不能被解读为是完全
   保守的反应,是对变革的抵抗或拒绝改变,焦虑也可以带来积极的结
   果。他进而谈到焦虑与社会行动的关系,亨特用煮开水作比喻,在沸腾
   的开水中只要有额外能量加入,水就会溢出,这称之为汇聚原理。这表
   明,只有当大量焦虑汇聚在一起,通过“扩增”和提供行动的条件,焦虑
   才会“溢出来”演变为社会行动,但同样不能把这种行动一概视之为保
   守,它可能会促进变革。
       (四)焦虑的来源
       社会焦虑对社会现象具有良好的解释力,由此可进一步追问,社会
   焦虑的来源是什么,它与社会结构性因素有怎样的关系。这一来源问
   题不仅有助于判断社会现实,具有现实意义,也是理论上的一种追根溯
   源,具有明显的理论价值。
       对于焦虑的来源,弗洛伊德( 2007 : 403-404 )用“力比多”的概念进
   行了解释,认为当“力比多”被压抑时,就会转变成焦虑。与弗洛伊德的
   观点有所不同,后起的新精神分析学派学者,如霍妮、弗罗姆等更重视
   个人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和社会等因素。弗罗姆认为:“(与)人格及
   其困境相关的特殊需要,不是来自性格本能,而是来自我们的生活整体
   处境。”(转引自梅, 2010 : 137 )梅( 2010 : 20 )也持类似的观点:“如果我们
   想要了解个体的焦虑,就不能不对他的文化以及形塑他成长氛围的主
   要观念有所了解。”也就是说,焦虑的来源是社会文化因素。他们对焦
   虑的社会文化因素的探讨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从广义上“把文化
   模式看成是流行于特定时期的焦虑的决定因素”,二是从狭义的角度“看

    · 1 4 2 ·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