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党政研究》2025年第3期
P. 54
〔 6〕陶俊怡. 伟大建党精神传承赓续的红色记忆路径 〔 J〕 . 思想理论教育,2023,( 7) .
〔 7〕龙献忠,刘绍云. 新时代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的红色记忆向度 〔 J〕 .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
学版),2023,( 2) .
〔 8〕陶俊怡. 论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红色记忆的深层破坏及其应对策略 〔 J〕 . 思想教育研究,2021,
( 6) .
〔 9〕〔 12〕 〔美〕克利福德·格尔茨. 文化的解释 〔 M〕 . 韩莉,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58,
138.
〔 10〕〔法〕亨利·伯格森. 记忆与材料 〔 M〕 . 肖幸,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212.
〔 11〕习近平. 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 〔 M〕 .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90.
〔 13〕〔德〕扬·阿斯曼. 什么是 “文化记忆”〔 J〕 . 陈国战,译. 国外理论动态,2016,( 6) .
〔 14〕潘丽文. 青年政治认同建构的红色记忆路径 〔 J〕 . 思想理论教育,2018,( 10) .
〔 15〕〔德〕尼采. 权力意志:上卷 〔 M〕 . 孙周兴,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400.
〔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3.
〔 17〕〔法〕涂尔干·爱弥尔.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 M〕 . 渠东,汲?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11。
〔 18〕王海洲. 政治仪式的权力策略———基于象征理论与实践的政治学分析 〔 J〕 . 浙江社会科学,
2009,( 7) .
〔 19〕〔德〕卡西尔. 人论 〔 M〕 . 甘阳,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38.
〔 20〕杨惠,戴海波. 政治仪式推进政治认同的逻辑与路径———基于建国以来阅兵仪式的考察 〔 J〕 . 现
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 10) .
〔 21〕〔瑞士〕弗迪南·德·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 M〕 . 高名凯,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02.
〔 22〕陈钿莹. 表征与记忆:红色文化的具象化建构 〔 J〕 . 思想理论教育,2022,( 10) .
〔 23〕〔美〕大卫·科泽. 仪式、政治与权力 〔 M〕 . 王海洲,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5:13.
〔 24〕〔英〕安东尼·吉登斯. 社会的构成:结构化理论纲要 〔 M〕 . 李康,李猛,译. 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16:125.
〔 25〕王振杰,张贵星. 构建 “红色记忆”传承的常态化机制 〔 J〕 . 人民论坛,2018,( 8) .
〔 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58.
〔 27〕〔法〕皮埃尔·布迪厄,〔美〕华康德. 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 〔 M〕 . 李猛,李康,译.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34.
〔 28〕〔英〕维克多·特纳. 象征之林:恩登布人仪式散论 〔 M〕 . 赵玉燕,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48.
〔 29〕〔美〕兰德尔·柯林斯. 互动仪式链 〔 M〕 . 林聚任,等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32.
〔 30〕习近平.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 M〕 .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1.
〔 31〕〔法〕皮埃尔·诺拉. 记忆之场:法国国民意识的文化社会史 〔 M〕 . 黄艳红,等译. 南京:南京
大学出版社, 2020:87.
〔 32〕〔加〕马歇尔·麦克卢汉.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 M〕 . 何道宽,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20.
【责任编辑:刘彦武】
2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