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党政研究》2025年第3期
P. 53

具体细节的认知。透过仪式诉说的一个个真实的党史故事,让仪式观者在沉浸式体验中自
             发产生情感共鸣,将经验认知转化为对红色记忆价值取向的深刻认同。
                  (三)整合仪式传播媒介:化红色记忆价值认同 “个体”为 “集体”
                  政治仪式的影响力能借助现代媒介实现最大化。在现实情境中,政治仪式往往发生在
             特定的时空场域,这就必然伴随着社会成员物理意义上身体的缺位。而媒介能完成 “身体
             在空间范围内的延伸” ,弥补仪式观者的身体缺位,使政治仪式突破时空界限。对于那
                                     〔 32〕
             些因各种原因无法亲临政治仪式物理现场的观众而言,通过各种媒介,也能体悟仪式所内
             蕴的价值理念。利用政治仪式塑造集体的红色价值认同,要充分整合现代传播媒介,以实
             现集体记忆的数字化转型。
                  首先,实现政治仪式空间的转型。随着各视频媒体、网络媒体、新媒体等各种智能媒
             体的迅猛发展,现代人的记忆方式和记忆场景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各种智能媒体逐渐
             成为集体记忆的新平台和新空间。这意味着,政治仪式也应该综合利用信息媒介,构建虚
             拟的政治仪式记忆空间。比如,利用数字技术创设虚拟的红色博物馆或纪念馆,以虚拟场
             馆为桥梁连接仪式和观者。政治仪式空间从现实走向虚拟,既可以让仪式观者在沉浸式体
             验中自发产生情感共鸣,又可以增加线上仪式观者之间的情感互动,从而更好的激发群体
             对红色精神的集体认同。
                  其次,实现政治仪式互动的转型。增强政治仪式的互动性是其由神秘附魅迈向理性祛
             魅的关键。换言之,增加仪式受众与仪式之间的联系,可以让红色记忆及其内在价值更深
             入人心。智能媒介能以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方式全息呈现仪式现场,调动参与者的
             多重感官体验,以 “亲历感”增强仪式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同时,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数
             据分析,为仪式观者设计个性化的仪式互动方式。根据仪式观者的年龄、性格、爱好、职
             业等差异,安排不同的仪式内容、操演程序、图像外观和语言方式。通过多维感官体验和
             多样互动方案,在仪式与参与者之间建立起多重链接机制,有助于让多元的参与者凝聚起
             广泛的红色价值共识。
                  最后,实现政治仪式时间的转型。仪式观者的参与时长直接影响着红色记忆在脑海中
             的刻写效果。传统的政治仪式十分注重仪式时间的选择,然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参观者输
             送的红色历史信息是有限的。即使通过各种方式增加红色历史信息的释放密度,也会因为
             信息过载影响参与者脑中红色记忆框架的构建。智能传媒技术的崛起,为碎片化的红色记
             忆构建提供了有效路径。要切实提高虚拟政治仪式记忆空间的利用率,运用智能技术动态
             更新政治仪式情境,将红色记忆构建 “碎片化”和 “日常化”。此外,可以通过智能媒
             介,尽量延长线上仪式观者红色记忆的建构时长。在仪式前利用历史影片、红色音乐、和
             主题介绍等方式,引导仪式观者提前进入记忆的建构过程,在仪式结束后,设计提问、总
             结或交流等环节,增加仪式观者与政治仪式之间的互动,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之间的互
             动,进而实现红色记忆内在价值的集体认同。


                                                       〔参考文献〕
             〔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 〔 M〕 .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89.
             〔 2〕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全力推进新时代练兵备战工作 〔 N〕 . 人民日报,2017 - 12 - 15.
             〔 3〕黄煌华. 红色记忆的赓续逻辑:唤起、建构与刻写 〔 J〕 . 思想理论教育,2022,( 4) .
             〔 4〕王振杰,张贵星. 构建 “红色记忆”传承的常态化机制 〔 J〕 . 人民论坛,2018,( 8) .
             〔 5〕王华华. 以红色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进路 〔 J〕 . 广西民族研究,2023,( 1) .
                                                                                                       1 ·  ·
                                                                                                      5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