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党政研究》2025年第3期
P. 40
的重要任务取向。
(一)技术介入制度运行的现实检视
技术逻辑与组织逻辑之间存在天然差异,那么新兴技术手段如何在体制机制维度上产
生持续影响 (即技术赋能制度何以实现),这将是剖析我国数字机关建设实践的关键问
题。2022 年 6 月,国务院印发 《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要 “明确运用
新技术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政府部门规范有序运用新技术手段赋能管理服务”。
上述顶层设计,进一步重申了以新兴技术赋能制度变革的发展思路,并切实影响到了部分
地方数字机关建设的实践走向。2023 年,S 省人民政府印发 《 S 省数字政府建设实施方
案》中,明确强调要提升机关运行数字化水平,应 “深入推进数字机关建设,加快形成
各级党政职能部门核心业务全覆盖、横向纵向全贯通的全方位数字化工作体系”。通过系
统梳理近年来 S 省数字机关发展实践,可以发现我国数字机关发展实践中的技术 -制度关
系呈现出新的阶段特征。新兴技术对于既有制度体系的影响,不再仅仅停留于部分类型、
特定领域的工具嵌入,更在体制架构、运行机制等制度变革维度产生系统影响。
S 省实践表明,新阶段下我国地方数字机关的制度变革基本遵从了 “清单化定责—标
准化规范—场景化改造—数字化协同”的推进过程,内含着从 “一维”深化至 “四维”
的转型进路 (如图 3 所示)。作为一种信息集成工具,清单能够以可视化、集成化和制度
化的 “界权”方式完成对机关各部门及人员职责的界定 。“一维赋能”阶段,更多借助
〔 13〕
清单化定责的手段,形成权责明晰的治理图景以提供清晰的 “点”逻辑。标准化规范则
是力图通过为机关运作实践设立统一的流程参照系和支持运作平台,基于 “线”的框架
规则,为 “二维赋能”的实现提供可能。“数字手段框定了一系列规则……有些事务难以
模糊过去,只能明确按系统要求来”(访谈 20230719002ZXC)。场景化改造是立足互联网
革命下的崭新回应 ,借助人员、信息、情境之间的立体式层级整合,以提升数字机关
〔 14〕
信息采集、形成决策和方案执行的 “三维”效率。在数字机关中实现数字化协同,则是
指通过多重空间聚合、多元主体参与、无缝高效沟通和集成平台架构,打造高效灵活的协
作面向,以实现技术要素对于组织架构、运作流程的 “四维”赋能。“现在有些事务已经
完全做到可以线上处理,甚至比组织相关人员来碰头更方便……有些会务程序大大简化
了”(访谈 20230324002LBX)。综上所述,在地方数字机关发展实践中,必然会涉及由具
体的工具嵌入转向更深层的制度赋能的过程。其所产生的制度变革影响,将由 “一维”
到 “四维”不断延展推进,从而实现权责结构、规范标准、信息接受、目标执行等关键
制度逻辑的调整甚至是重塑。
图 3 S省数字机关建设的实践进路
(二)制度变革何以实现:新兴技术赋能制度变革的交互体系
进一步剖析我国数字机关从 “一维”到 “四维”的发展进路,可以发现,其间内含
8 ·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