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党政研究》2025年第3期
P. 41

着技术赋能制度变革的作用逻辑。从我国地方数字机关改革效能来看,新兴技术手段之所
             以能够推进体制机制的深层变革,其关键是在一定程度上打通了技术逻辑与制度逻辑之间
             的协作沟壑,重塑形成了包括 “赋能前提—赋能手段—赋能过程—赋能结果”等内容在
             内的复杂交互体系 (如图 4 所示)。





















                                          图 4  新兴技术赋能制度变革的交互体系
                  打通公共数据现存的体制壁垒,是技术赋能制度的基本前提。作为盘活新兴技术赋能
             制度的重要因子,数据对于实现由工具嵌入转向制度赋能而言至关重要。当前数字机关面
             临着存量数据资源结构异质性强、流通效率低等共性问题,主要表现为数据难以在各部门
             间实现共享共用,呈现出数据资源 “有而难用”的局面 。作为重要的数据存储与分析
                                                                         〔 15〕
             载体,政务云、城市大脑等新兴技术平台往往具备集成性、协作性和开放性等功能优势,
             更有助于达成提高组织决策、执行及监督效能的治理目标。就赋能手段而言,充分挖掘利
             用政务云等新兴技术平台的架构优势,已成为地方政府打造高效、智能数字机关的常见策

             略选择,并迎来具有广泛影响的建设热潮。地方数字机关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技术与制度
             之间的持续交互,新兴技术与制度变革之间存在的复杂调试关系,往往持续贯穿数字机关
             发展中的全过程与全周期。
                  就体制机制改革的一般规律而言,契合新发展条件的制度创新成果往往最终得以巩
             固,反之则会在体制运转的过程中走向消解。既有实践表明,我国数字机关已经在数据共
             享、平台整合、体制调整以及机制优化等制度变革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以技术撬动制度创
             新的改革效果逐渐显现。立足我国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时代背景,切实加强地
             方数字机关的治理能力理应成为技术赋能制度的深层目标。当前包括 S 省在内的各地方政
             府,进一步明确了以 “三化”为核心特征的数字机关发展目标,即切实推进机关决策科
             学化、机关办公协同化和行政监督规范化。这一政策话语体系背后,隐含着数字机关发展
             的最终赋能目标,即不断提升数字机关辅助决策能力、行政执行能力和行政监督水平等,
             以期进一步完善综合集成、高效协同、闭环管理等数智化运行机制设定。在辅助决策能力
             方面,需建设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围绕动态监测、统计分析、趋势研判、效果评估、风险
             防控等关键领域,系统强化机关自身的决策能力。在具体执行方面,要不断完善一体化协
             同办公体系,切实提升共性办公应用水平和线上集成化办理能力。在行政监督方面,应着
             力打造形成全流程数字化运转形态,探索 “互联网 +督查”的新型督查模式与工作机制,
             推动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由此可见,技术对制度的赋能过程贯穿于地方数字机关建设
             实践之中,其实质是以机关运转的数字化转型为核心,切实提升数字机关多维治理能力,
             以契合新时代对于数字机关的任务要求。
                                                                                                       9 ·  ·
                                                                                                      3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