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2 - 《党政研究》2025年第3期
P. 122

为适应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就业群体的飞速增长,将 “支部建在楼上”的
             架构和机制日趋成熟,楼宇党建 “支部 +业务”模式的嵌入路径逐渐形成,二者结合构
             建出了新兴领域的党建模式和政党的新型空间治理策略。这种模式和策略促进了基层党建
             引领基层治理继而形成完整治理空间的政治势能,打通了楼宇内、楼宇间、楼宇与社区、
             楼宇与街区之间的系统边界,促进了信息流和资源流的交互,形成跨系统互助,进一步催
             化了楼宇党建的适应性演化;促成了原子化个体再次融入组织,结成系统,增强了区域产
             业经济、社会参与的系统能量,显现出大于个体能量叠加的整体治理效能,系统出现涌现
             性;在非线性系统风险防范上,助益区域产业就业创业结构稳态的形成,促成了跨楼宇、
             跨区域资源联通,形塑了产业发展生态圈,丰富了各类小经济体的竞合关系,在一定程度
             上降低了系统风险,增强了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系统融合并提升了楼宇亚系统和子系统
             韧性。系统由大量适应性主体组成,系统演变的复杂性基于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间不断
             地相互适应作用产生,即适应性造就复杂性 ,在应对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社会经济状况
                                                           〔 4〕
             的过程中,楼宇党建系统的适应性逐渐显现并在有意识的引导下呈现出了趋向良性发展方
             向的涌现性,实现了更高适应水平的楼宇复合空间治理。
                  (一)形成完整治理空间的政治势能催生适应性演化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建引领对
             基层善治的促进作用。我国的治理体系既强调治理格局与治理规则,同时又强调治理效
             应,重视民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尤其强调建设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基层社会。这就需要
             治理体系在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优势的同时还要尽可能控制其间的矛盾与冲突———这无疑对
             国家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党建引领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逐渐成为化解上述两难抉择
             的重要方法。 长久以来,虽然超大城市基层党建的重心落在社区上,但实际上对于超大
                           〔 5〕
             城市治理而言,楼宇党建是基层党建系统和基层组织网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体量巨大
             且重要性日益凸显。与此同时,楼宇经济具有资本的高密集性、从业人员的 “体制外”
             属性以及需求的高端性及多元性等鲜明特点。伴随城市经济社会活力的释放及楼宇经济的
             蓬勃,嵌入楼宇工作人员生活和业务中的楼宇党建,促成了政党与新经济组织的链接。楼
             宇党建的兴起,补全了基层党建的整体版图。党建覆盖了楼宇、社区和街区,打通了原本
             阻滞的大量基层治理空间,建立起了完整空间网络,实现了复杂系统内部重要空间要素的
             整合,促成了系统的整体优化和适应性演化,提升了治理效能。
                  (二)个体再组织化需求激发系统涌现性
                  “个体化”是贝克在风险社会理论中阐释的概念,强调个体化进程与分化进程加快,
             个体对集体性范畴的依赖变得日益脆弱,人们加入劳动市场,行使各种政治权利,社会权
             利等,不再以组织或家庭为取向,而是以个人为取向。 商业楼宇内的大量经济体,不属
                                                                       〔 6〕
             于同一个组织和单位,只是因为办公楼租用的关系进入了同一个区域性物理空间。无论是
             民企、私企,还是央企、国企,企业和企业之间都表现为互相独立的形态,其中的从业人
             员作为谋求经济利益的主体,同样呈现为高流动性的松散状态。可以说,商务楼宇是一个
             低度整合、高度流动、平等松散的新社会空间,是政党影响薄弱地带 ,是基层治理的弱
                                                                                      〔 7〕
             化地带,也是人员高度原子化的疏离地带。然而与此同时,楼宇内部的多种问题和事务具
             有公共属性,需要企业和企业之间、员工和员工之间、楼宇和街道之间建立联系,甚至需
             要依托组织平台进行协商解决。在这样的内在需求之下,基层党组织发挥政党的影响力和
             粘合力,将支部建在楼上,以党建带群建促社建,促成企业的再组织化,促成企业员工的
             再组织化,意味着促成原子化个体再次融入系统,增强系统能量。楼宇党建通过增加员
             工、企业、楼宇、街区、街道等各要素、各子系统的互动连接机会,并让这种相互关系融
                  2 ·  ·
                 1  0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