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8 - 《党政研究》2025年第3期
P. 118

势更好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和经济发展绩效。本文从楼宇党建的复合目标出发,基于复杂
             系统理论,对楼宇党建积极引领和嵌入楼宇系统,对楼宇社区治理发挥影响的内在机理和
             实践逻辑展开分析。






















                                   图 1  楼宇党建引领楼宇社区治理的内在机理与实践逻辑
                  楼宇党建通过促成楼宇多元主体在目标价值层面的共识,建立楼宇社区委员会 (简称
             “社委会”),以多格合一的协同结构融合具备多种服务功能的人员队伍,将楼宇党建联盟
             和楼宇共治联盟发展为协商议事平台,在平台上运行协商制度和议事流程,以此建立纵横
             贯通、双向互动的公共事务解决的行动框架,以政策资源、信息资源、工作资源等赋能社
             委会,同时也将其作为共治平台,作为收集需求、信息和态势的载体,建立循环往复的良
             性治理周期。
                  治理功能一致性、治理空间完整性、治理时间同步性共同构成党建引领治理、政党引
             领发展的实践逻辑。基于该实践逻辑,楼宇内外复杂系统交融的适应性治理成为可能。通
             过目标、组织、平台和能力的协同,楼宇党建粘合楼宇内的规模性元素和企业、产业及行
             业,凝聚实体子系统、资源子系统、信息子系统等各类子系统,并打破子系统边界和壁
             垒,推动楼宇、社区、街区融合互动,促成楼宇治理空间的完整化,激发出超越个体行为
             叠加和子系统相加的系统涌现性,进而推动楼宇系统整体的适应性演化,形成协同优势,
             从而抗御非线性风险并适应新经济和新业态发展。

                 三、超大城市楼宇党建引领楼宇社区治理的新探索:“楼宇社区委员会”

                  超大城市在楼宇党建领域,注重政党对新社会空间的组织、整合与引领,形成了一系

             列的治理经验。以上海为例,楼宇党建已经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从 1999 到 2007
             年,上海楼宇党建以 “支部建在楼上,党建落在实处”为目标,2007 年,上海中心城区
             共有商务楼宇 900 多幢,建立楼宇党组织 750 个 ,这一阶段是以 “建支部”,即以组织
                                                                〔 3〕
             建设和组织覆盖为标志的 “ 1. 0 版”;从 2008 年到 2017 年,上海注重拓展党建功能,希
             望突破 “楼宇党建自我封闭、枯燥乏味、体制内循环”等问题,这一阶段是以 “优服
             务”,即通过服务凝聚黏合各类群体及组织为特点的 “ 2. 0 版”;从 2018 年到 2020 年,上
             海建强党建阵地,提升组织力,尝试解决楼宇内组织薄弱、政治意识涣散、党组织同社会
             治理缺乏良性互动等问题,这一阶段以 “强功能”为标志,是突出政治功能和强调能力
             建设的 “ 3. 0 版”。当前面对快速变化、充满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社会经济环境,楼宇党
             建在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有机融合的 “善治理”,即以党建引
             领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防范非线性风险,基于这样的任务目标,楼宇党建需要更加深度地嵌
                  1 ·  ·
                 1  6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