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党政研究》2025年第3期
P. 117

衡的非稳定状态。政党需要在复杂多变的超大城市内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复合目标。这一
             问题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和路径高度相关,具体来说,在中国超大城市的复杂巨系统
             中,政党如何引领治理与发展来激发社会经济良性发展活力,如何促成政党建设与基层治
             理的交融互动,政党如何引领基层再组织化进而夯实社会稳定的基层基础,构成了超大城
             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任务和新挑战。
                  大量商务楼宇的存在是超大城市的典型特征。商务楼宇汇集了国有企业、外资企业、
             民营企业等,是为各类企业开展业务和商业往来、为人群提供工作岗位和福利、职业发展
             和成就机会的物理实体空间,往往 “高智商、高学历、高技能、高收入”的 “四高”人
             士集聚在这一空间,其社会需求多样化。楼宇也被称为 “竖起来的社区”,楼宇自身构成
             了复杂系统,高度集聚、共时出现了由政治、社会、经济、生态、基础设施交互构成的多
             层级、多类别和多领域的亚系统、子系统、小系统。与此同时,楼宇也是复杂城市巨系统
             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工作期间强调,要走进楼宇、凝聚党员、服务白
                                                                                                     〔 1〕
             领,不断增强党组织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青年中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 2023
             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指出:“要把握超大城市特点,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思路和模式,
             完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 政党如何引领楼宇党建工作与楼宇社区治理的融合进而促进楼
                                        〔 2〕
             宇系统发展,楼宇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内在机理如何,楼宇社区系统如何
             与居民社区系统、街区系统以及基层治理系统交融互动,是本文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党
             在新时代面对新局面和统合新空间的重要议题之一。

                 二、复杂系统理论视域下的楼宇党建引领治理分析框架

                  复杂系统的核心特征在于高度异质元素所组成的大量系统,是外部环境、多元主体、
             客观要素等动态演化和动态博弈的结果,并能通过大量系统之间持续反馈所激发的动态调
             整出现适应性,而非全然由刚性经济环境和外部规划决定,并且无法通过对个体行为、要
             素、系统的简单叠加进行预测,复杂系统呈现出涌现性、非线性与适应性 。在对复杂系
                                                                                           ①
             统进行分析阐释基础上形成的复杂系统理论聚焦对上述系统属性和多元要素相互作用阐释
             分析。
                  超大城市的楼宇系统在浓缩的空间内外共时存在商业建筑、商户、消费者、企业、人
             员、物流、交通、信息流、资源流等复杂元素,并与空间结构、业态演化、资本流动、经
             营运作、消费行为、沟通交往等各类结构系统和流程系统互动,出现涌现性、非线性和适
             应性等复杂系统特性,这些已经超越楼宇元素和系统的简单叠加。当前楼宇党建面对新业
             态、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新空间治理等系统内外挑战,亟需实现顶层
             框架下的适应性治理,以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有机融合催动楼宇群体再组织化,同时优
             化民主协商渠道,防范非线性系统风险。在楼宇以党建活动为载体,为微观主体发挥创新
             创意营造友好空间,促进要素流动和优势集聚,进而激发楼宇经济活力,将政党的制度优


                 ① 复杂系统具备独特的规模性,即系统在规模 (如组分数量、连接密度、空间范围等)发生变化时,其行为、结
                    构和功能表现出的非线性、涌现性以及适应性等特征。规模性不仅是系统在 “量”上的扩展,更体现了 “质”
                    的变化———即系统规模的增减可能导致全新的规律或现象。非线性指复杂系统的输入与输出、规模与性能之间
                    往往不成正比。涌现性指大量元素和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可能催生全局性新规律和新功能,并且不能被还原为元
                    素和子系统。适应性指复杂系统需动态调整以应对规模变化,这种适应既有自组织的,没有上层规划却自然形

                    成的,如聚集效应,也有层级结构和分布式控制等工具,可以增加系统适应性。Luis M. A. Bettencourt, José Lo
                    bo, Dirk Helbing, Christian Kühnert, Geoffrey B. West. Growth, innovation, scaling, and the pace of life in cities 〔 J〕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PNAS) . 2007. 104 ( 17):7301 - 7306
                                                                                                      1 ·  ·
                                                                                                     1  5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