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党政研究》2025年第3期
P. 124
楼宇党建赋予了楼宇空间以社会性与关系性,避免了空间空壳化。从空间维度来看,
推进党建引领下的楼宇治理,是对楼宇内部共驻共建共治共享共荣理念的引导,更重要的
是对党建引领空间边界的延展,将 “有限的”内部资源运用转变为 “开放的”街区资源
共享。一方面,在楼宇内部,推动了物理性感知空间、精神性想象空间、生活性社会空间
的深度链接。另一方面,推动商区、社区、街区 “三区”空间的互联互动、融合治理,
促进了 “企与企”“楼与居”“楼与街”之间互通、互利、共赢、共创。
(三)全周期治理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间同步性
2020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考察,在谈到如何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时,提
出了树立 “全周期管理”意识 。超大城市的楼宇在 8 小时内聚集了众多人口,经济体
〔 11〕
量大,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快速流动。对于楼宇治理而言,全周期治理是对于楼
宇公共事务和楼宇所在街区公共事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等环节的治理过程,是一种强调
全过程参与的 “软治理”。楼宇、社区和街区三个层面的协商议事平台覆盖整个基层的公
共问题,实现了全员性、全流程、全时段的协商议事,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从
时间维度来看,楼宇治理填补了基层治理的薄弱环节,延伸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时间边
界,让全周期治理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得以共时性出现在整个基层治理空间,并且使得参与
主体更加全面,畅通了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渠道。尤其是党员和党组织通过参与楼宇 “三
会”,开展协商议事,更好地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企业白领关注楼宇、重视社
区、关心街区,促成基层治理的广泛参与和顺畅运转。
六、结论与建议
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超大城市复杂巨系统的基层党建覆盖了高楼
广厦、社区弄堂和新兴行业等诸多领域,并在覆盖过程中释放出了强大生机与活力。对于
超大城市而言,楼宇党建是党建工作里最有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超大城市的楼宇党建经
历了数次迭代升级,整体体现出从上层政治动员到基层自我动员、从社区推进到街区发
力、从自我封闭内循环到开放共享双循环的系统自适应态势。以目标协同、组织协同、平
台协同、能力协同为路径的楼宇党建 “ 4. 0 创新模式”实现了核心凝聚、资源整合、机制
运转和动力持续等功能,催生出了楼宇系统的适应性演化,使得城市基层党建的规模性效
应出现和完整治理空间形成。这一过程促成个体再组织化,初步激发了基层治理体系趋向
良性发展的涌现性。与此同时营商生态圈稳定性提升,基层应对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系统风
险的韧性加强。上述三个方面构成了楼宇党建引领楼宇社区治理的内在机理。在楼宇系统
的内部和外部,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功能一致性,楼宇、社区和街区的空间完整性以及全
周期治理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间同步性,促进了党建引领力量的持续释放,涌现出了新
的治理组织、元素与方式,构成了党建引领楼宇善治的实践逻辑。超大城市复杂巨系统面
临内外风险挑战,从社会再组织化、系统韧性强化、经济形态创新等新情况出发,楼宇党
建与基层治理的融合可以在三个方面持续拓展。一是继续以楼宇党建推进跨组织协同。优
化楼宇治理组织与基层政府职能科室、居民区的联动机制,整合社区党务、政务、法务等
各类资源,扩展企业与辖区及整体环境的互通力,推动人力、空间、环境等多种资源要素
无障碍流动,优化招商引资和服务企业的软、硬环境,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
推动楼宇、社区和街区的治理共同体形成。推动楼宇治理的项目化运作,通过楼宇小微议
题塑造楼宇小微项目,鼓励党组织设计项目或认领项目,让楼宇治理小微项目成为促成楼
宇治理的旁观者、跟随者开始参与的起点,并在项目运行过程中鼓励其转化为观察者、组
织者和行动者。推动楼宇和社区以及街区的共治小微项目落地,可以促进资源要素在街区
2 ·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