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党政研究》2025年第3期
P. 11

(二)重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支撑先进制造业强国。目前职业教育的资金投
             入相对较少,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高端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也难以
             满足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为此,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
             训提供法治保障。二要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提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服务。探索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如订单式培养、共建实训基地等。明确校企合作的利
             益分配机制,确保合作的可持续性。职业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制定培训计划。坚持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动态调整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课程设
             置。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紧密的产教融合机制,确保培养的人才符合产业需
             求。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在企业进行实践训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
             结合。三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确保支持职业教育的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提高政策的执行
             力。设立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专项资金,用于改善教学设施和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必要的
             硬件设施和软件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技能培训,形成多元化的培训体系。四要着力提升教育培训质
             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最新的技术和工艺,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积极引进
             和培养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并且定期对教师进行培
             训,提高其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建立终身学习体系,鼓励在职人员不断提升技能。五要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建立行业认证体系,确保培训内容与行业标准对接。建立综合评价体
             系,既注重学历和文凭,也注重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引入第三方机构对职业教育
             和技能培训的质量进行评估,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六要提高社会认可度。通过多
             种渠道加强职业教育的宣传,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树立职业教育的典型示范,
             展示职业教育的成果和优势。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增强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
             育的信心。
                  (三)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全面绿色转型。一要全面加快绿色发展转型。加
             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等优化升级。推广绿色低碳
             技术,支持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二要进行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推进大气、
             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实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
             节能减排改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设定明确的碳排放峰值目标,以及之后的下降速率。
             设定 PM2. 5 浓度等空气质量指标的具体目标值,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设定水体污染
             削减目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合理规划土地使用,保护耕地和重要生态功能区。通过
             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设定生态系统健康度的具体指标。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争取尽快实现碳排放达峰。三要坚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维护
             生物多样性。推进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
             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显著提升,国家生态安全更加稳固。四要完善环境治理
             体系构建。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构建多元共治的环境
             治理体系,鼓励公众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良好氛围。生态环境根本
             好转,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全面形成。五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科
             技创新投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支撑能力。推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生态环境
             保护中的应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城乡人居环
             境明显改善。六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分享中国经验和解决方
             案。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国家生
             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
                                                                                                       9 ·  ·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