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9 - 《党政研究》2025年第3期
P. 109
主要在城市地区的行政审批领域展开实践,通过简化各种行政审批程序提高工商企业主以
及城市居民的办事效率。近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向乡村地区的财政资源
输入力度也空前加大。以大量国家财政资源下乡为依托,服务型政府建设开始在乡村社会
从理念转化为切实的行动 ,国家在乡村社会的服务性目标逐渐凸显。与之相应,大量
〔 17〕
服务型事务不断被生产出来。
具体而言,我们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理解服务型政府建设理念在乡村社会的实践
形式。从广义层面来看,服务型政府在乡村社会的实践形式包括政府为农民提供的所有服
务事项,比如公共产品供给服务、农村养老服务以及各类生产生活服务等。从狭义层面来
看,服务型政府在乡村社会的实践形式主要指为农民提供的诸多便民服务事项,比如为农
民开各类证明等行政审批事项,以及提供相应的政策咨询等。在早期,农民办理行政审批
事项时,通常会遇到很多阻碍,如经常需要辗转于多个政府部门,需要往多个政府部门跑
多次,这种情况在如今已经得到巨大改善。
本文主要从狭义层面理解国家在乡村社会的服务性目标以及由此所生成的服务型事
务。广义层面的服务型事务中,诸如公共品供给、养老服务以及其他涉及对乡村社会内生
性需求回应的事务则纳入到国家在乡村社会的回应性目标中。据笔者及所在研究团队在多
地乡村的调查情况来看,狭义层面的国家在乡村社会的服务性目标主要是通过在村一级设
置村民服务大厅的形式来实现的,村干部在服务大厅中集中办理村民的开证明及其他审
批、咨询事项。部分地方政府还将设置村民服务大厅作为对村干部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
为了尽可能地全方位、全天候为农民提供这类服务,最大程度地便民,各地政府基本都要
求村干部全日制坐班,只是要求的程度有所差异。比如有的地方政府是要求所有村干部都
坐班,有的地方政府则要求村里每天必须至少安排一名村干部来坐班,以方便群众办事。
总体来看,村级组织也是这部分服务型事务的承接主体。
(三)乡村社会的信息认证目标与统计型事务的生产
近年来,在多地乡村调查发现了一个很突出的现象,乡村干部尤其是身处一线的村干
部普遍反映当前的信息统计任务很重。只要是涉及乡村事务的政府部门对村干部都有数据
统计要求,主要是统计各类信息,比如农民家户信息、收入信息、外出务工情况、就业情
况、老年人口情况等。由于乡村社会仍处于转型中,乡村人口等多方面的信息都在不断变
动,以至于村干部需要频繁统计且及时上报新的数据,进行数据信息更新。这类针对乡村
社会客观事项的信息统计与梳理事务可称之为统计型事务。目前,这类统计型事务占据了
村干部的绝大部分精力,也消耗了大量资源。
需要指出的是,统计型事务的大量生产实则是在现代国家建设背景下国家对乡村社会
存在信息认证目标的结果。国家对乡村社会的信息认证能力是国家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组
成部分。国家对乡村社会各类信息的掌握构成了国家在乡村社会其他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
和基础。特别是当前国家财政资源的下乡需要准确的信息做支撑,如此国家涉农资源才能
与村庄以及农民进行精准对接。治理意义上的精准理念在 “精准扶贫”时期得到了全方
位且彻底地贯彻,“精准到人”更是凸显了扶贫工作的严谨程度。正是在精准扶贫期间,
大量以信息统计为核心内容的乡村统计型事务开始生产出来,并一直延续至今。此后,
“精准”理念开始向乡村治理的其他领域铺开,并进一步拓展为 “精准治理”这一更为一
般化的概念。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这部分统计型事务也主要由村干部承担。在村干部人手
不足的情况下,村级组织还往往需要聘请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来辅助完成这类工作。
(四)乡村社会的回应性目标与社会型事务的生产
现代国家建设以及为民服务理念的实践不仅体现在方便农民办事这一带有行政管理色
0 · ·
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