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党政研究》2025年第3期
P. 102
彩,充当 “法”的后端兜底角色。在这个意义上,在党内法规实施过程中党的纪律常常
是备而不用,也即 “无所在,无所不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从严治党靠教
〔 34〕
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 。因此,党内法规所应该发挥
〔 35〕
的作用远超制裁和约束,它不仅对党员的行为和言论进行严格规范,还通过思想、价值观
的引导,从更深层次塑造党员的整体素质。正如 “内修其德,外行其礼”,党内法规建立
了一个由内而外、全方位的行为规范体系,促使党员在思想上、言行上始终保持与党组织
高度一致。
在这一语境下,党内法规不仅是外在的规章制度,更是内在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引领。
党内法规本身虽不是信仰,但完全可以成为一种内生的动力源泉。在这一层次上,党内法
规已经超出了制度的范畴,本质上是无产阶级政党纪律意识在党员主体意识中的具象反
映 ,代表着党的统一意志,它确保了无产阶级政党先锋队品质在党员心中的神圣性,
〔 36〕
成为了一种建立在对党的统一意志认同基础上遵规守矩的意识。目前,党内法规执行力的
阻滞突出表现在不执行、选择性执行、扭曲性执行等方面,甚至存在对党内法规 “软抵
抗”现象 。虽然也涉及法规制度相关执行能力、监督机制等客观因素,但是对于制度
〔 37〕
的执行主体而言,其执行意愿等因素同样不可忽略。执行意愿不足的重要原因在于执行主
体未能形成对党内法规的敬畏和信仰,没有意识到党内法规代表的其实是党的统一意志。
只有当党内法规如同信仰一般深植于党员内心,成为其重要精神内核时,才能做到即
使历经种种考验,先锋队成员仍然具备抵御腐蚀的力量,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定地
遵守初心,持续抵制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倾向。更重要的是,党内法规的内化不仅使党
员在制度的保护下自觉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还促使他们在各种环境中不断进行自我反
思、自我约束,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锐度不减,不断实现内在的自我超越。
(二)发挥党内法规前端道德教化作用的实践进路
发挥党内法规的 “软”作用不能仅仅依靠口号和理念层面的推动,“要巩固拓展主题
教育成果,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党的纪律内化为日用
而不觉的言行准则” 。要对目前党内教育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深化,就必须尊重客观规
〔 38〕
律。首先,要从历史的角度论述党内法规崇高地位的合法性来源;其次,着眼于党内法规
本身的宣传普及,使其入脑入心;最后,发挥先进分子的典型作用,建立常态化学习机
制,最大程度发挥党内法规的柔性作用。
1. 立足光荣历史传统,加强 “四史”教育
认识党内法规本质的前提在于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地位和长期执政目标。
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史,党在风雨飘摇的岁月中
锤炼了坚定的历史自信,积极争取历史主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交出了不负时代、不负
人民的卓越成绩单。党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滋养。中国
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所有的答案都深藏
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之中。因此,立足党的光荣历史传统,加强 “四史”教育能够
为党内法规赢得权威与认同提供切实依据。要使 “四史”教育在实际中取得成效,就必
须充分结合数字时代的技术发展和信息传播的特点,才能将 “四史”教育与时俱进、深
入人心。
首先,与空洞的说教相比,实实在在的体验才是实现认同的内在动力。要建构起当下
人们对党史记忆的群体认同,就一定不能离开党的 “初心”在百余年历程中的生动实
践 。虚拟现实 ( VR)的成熟发展与广泛应用,为开展党史教育弥合历史与现实之间的
〔 39〕
时空裂缝提供了技术支持,能够让学习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党史事件,特别是党和国家的重
0 · ·
1 0